回想与回响
PAR / 第10期 / 1993年08月号
貌合神离的剧本与表演 从川剧《白蛇传》说起
中国戏曲发展的历史中,从来不曾独立或特别强调剧场中的某种元素;西方剧场所揭橥的各种革命,如「作家剧场」、「导演剧场」、「演员剧场」等,从未在中国传统剧场中出现。然而,传统戏曲中以演员?主的表现形式,与其说是有意识的强调,毋宁说是一种特殊的畸形成就。
PAR / 第10期 / 1993年08月号
?实的表演与?实的行动
由人子剧团陈伟诚执导的《衣?世界》,五、六月间在松江路二号的一间地下排练室演出;基於观?提出的疑惑,黄承晃作了更深的思索……
PAR / 第9期 / 1993年07月号
多明哥旋风后的回响
在追随明星演出的幕落后,该思考的是,?正吸引人的,是因歌者严谨和投入所呈现出的深刻音乐性?或仅是「明星」耀眼的个人魅力?
PAR / 第9期 / 1993年07月号
我看一九九三台北国际打击乐节
透过国际打击乐好手的相互竞技交流,打击乐丰富的多样性及艺术性得以呈现,对於国人观念的提升、技艺的精进、国内作曲家乐作的发扬,均具有积极意义。
PAR / 第9期 / 1993年07月号
小东西的大惊奇 林玉卿独唱会
虽是简短的小歌,如何在繁复的题材甚至乐句变化中,掌握住字音的传达及戏剧表现力,则是对声音魔术师的大考验。
PAR / 第5期 / 1993年03月号
透视不同时代的水晶体 与俄国导演一席谈
一月中,高尔基剧团在国家剧院的演出,呈现出色的专业水准,也赢得观?的喜爱。本刊邀请欧茵西?授专访了剧团的执行导演,论及俄国戏剧和民?生活的密切关系,从交换观感中,达到更深一层的「交流」。
PAR / 第5期 / 1993年03月号
艺坛动态 Bulletin
[台湾] 《无尽胎藏》再度法国行 作曲家陈扬曾说过:林秀伟的作品有人无法看完就想冲出去,有人则是看完了无法站起来。去年五月「太古踏舞团」的力作《无尽胎藏》登上了法国波蒂耶剧院(théâtre de la Poitier)的舞台,演出一结束,巴士底剧院(théâtre de la Bas-tille)的艺术总监克莉丝汀即刻邀请林秀伟於今年再度率团访法。 在《无尽胎藏》中,林秀伟企图运用水、火、地、风、空五大宇宙本质来帮助舞者找到内在的「力」,进而达到「识」的境界,在过程中遂步反应生命的更迭、绵延。 此次赴法演出,大抵延续原作风貌。主要舞者有林秀伟、萧贺文等六人,音乐部份由曾获金马奖的史撷咏负责。 (杨纯?) 优剧场赴菲巡演 「优剧场」去年十一月巡回全省演出《漠.水镜记》后,将文姬归汉的故事现代化?一名台湾老妇返?探亲前的挣扎,以《母亲的水镜记》?题,在台南试演。今年元月廿六至二月十日,又应亚洲民?文化协会(ACPC)之邀赴菲,分别在马尼拉的文化中心(CCP)、市郊一所大学的校园、及Batangas地区一座渔村的广场演出三场,内容?《老虎进士》、《巡山头》,及将古今两版溶合?一的《水镜记》,合?一整晚的演出。演员有三分之一?当地演员,念白以中、菲语(Jagalog)穿?进行。 在菲律宾文化中心作室内演出时,与一名长期在伦敦工作的日本灯光设计师合作,呈现了神奇的视觉效果。优剧场已邀请他於今年十月来台,?新版《水镜记》设计灯光。 (阎鸿亚) 〔香港〕 九三年香港的音乐活动 一九九三年在音乐界是拉赫曼尼诺夫五十周年,古诺、柴可夫斯基一百周年,蒙台威尔第三百五十周年的逝世纪念年,是华格纳、威尔第一百八十周年,布拉姆斯、包罗定一百六十周年,葛利格一百五
PAR / 第7期 / 1993年05月号
广场的回声
「广场」一向是群?活动的空间,人们在这儿交换休闲的心情、庆典的欢愉,以及政治主张。在各个城市的中心,广场是居民精神凝聚的象徵。两厅院前的广场在解严后的初期,一直是街头运动的必争之地,近两年帕华洛帝、云门公演、慕尼黑爱乐音乐会、卡瑞拉斯的户外转播,乃至电资馆闽南语怀旧电影的放映,使这个广场扬溢著?新的艺术气息。在此摘录两则广场音乐会观?的回响,在动辄以数万计的广场群?中,他们代表了一部份声音。
PAR / 第7期 / 1993年05月号
在北京看《原野》
三月的歌剧《原野》虽已落幕,却留下许多余韵谈资。该剧在大陆早已是一演再演的保留剧目,本文作者以去年在北京看「?艺」演出的表现手法,提供读者观想及比较。
PAR / 第6期 / 1993年04月号
剧本与演出之间 写在《碾玉观音》重演之前
这部常令观?涓泪滂沱的戏,二十六年来已演出无数次了。作者虽然认?剧本一经印行,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诠释;但是他坐在台下观赏时,时而怅然,时而感动,却仍是一种与作品血肉相连,外人难以体会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