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与回响
PAR / 第17期 / 1994年03月号
冷门剧种,热门戏 漫谈《牡丹亭》
「这样好梦,我乔小?怎么就梦不著一个啊!」乔小?却想不到,后世伶人诠演《牡丹亭》,可是一梦多版。
PAR / 第16期 / 1994年02月号
李国修的戏剧与关怀 《徵婚?事》观后
人的寂寞是由於不能与别人沟通,而不能沟通的症结又出在人的自我?装。
PAR / 第19期 / 1994年05月号
从「加料节目」反思香港艺术节的文化性
从加料节目在观?之间的冷漠反应,及并未形成另一种文化活动,可以看出香港艺术节的庞大性仍然只是一个文化现象而已。
PAR / 第16期 / 1994年02月号
再谈《徵婚?事》
尽管我知道剧本是这么写的,但当我看到舞台上一个叫「陈玉慧」的女人时,我还是非常吃惊。我从来没想过自己竟然可以成?剧中人物。老天,怎么形容那一?那呢?我想,大概是一种「突兀的幸福感」吧……
PAR / 第19期 / 1994年05月号
舞台下的诱赏
PAR / 第16期 / 1994年02月号
女扮「张生」不只悲情!
越剧的演出纯由女演员担纲,剧中呈现出的哀怨凄美,将悲情女性化的偏爱发展到了极致,但有时却过多地表现了文化中某些负面因素,也造成戏剧发展上面临的窘境。
PAR / 第19期 / 1994年05月号
戈巴契夫旋风到两厅
近一、两年来,许多政治名人访台,两厅院都曾?其行程的一站。短暂的停留虽不能让这些政治人物对我们的文化深度有澈底的了解,但是?窗式的展示却能在此外交活动中,增加实质的交流面。
PAR / 第16期 / 1994年02月号
小百花.大志向
小百花越剧团之所以坚拒各项外来影视媒体的挖角,全心执著越剧艺术及致力精致改革,使之能更受广大群?喜爱,实在是由於她们怀抱著将越剧艺术推上中国第一剧种的胸怀。
PAR / 第13期 / 1993年11月号
沧桑的历史,痛苦的呼声 佛拉明哥音乐
西班牙克莉丝汀娜.欧亚丝舞团(Ballet Christina Hoyos)於九月底来舍表演。第十一期的《表演艺术》杂志刊出赖秀?和许金仙女的两篇专文,并於国家演奏厅举办一场演讲。然而,所有的焦点都集中於舞蹈方面,忽略了佛拉明哥(flamenco)的另外三分之二:歌唱与吉他音乐。本文的目的就是要?其音乐作一简介。
PAR / 第13期 / 1993年11月号
是艺术问题,更是权力问题 从一个宗?活动谈起
今年的「台北县中元普渡宗?艺术节」,由地方政府主办,民间文?基金会执行;活动地点遍及土城、板桥、中永和等地重要街道(主要表演区?永和中正桥下),参加民?超过十万。这样热闹滚滚的地方活动,究竟背后有什么样的意义?都市边陲的民间艺术与都市中心菁英艺术的差距,又显示了什么样的权力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