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与回响
PAR / 第37期 / 1995年11月号
变身的美学 关於芦川明乃的舞踏?习营及公演
芦川明乃的表演艺术虽然承袭日本的舞蹈传统,但她却建构一套自身的理论架构。她所主持的身体训练营,一开始就展现出扎实的观念来引导学员,以便突破?定的思考框框。
PAR / 第37期 / 1995年11月号
现代舞的功臣――美国舞蹈节 若欲了解何谓现代舞,参与美国舞蹈节(ADF)便能明白。
PAR / 第42期 / 1996年04月号
Money Makes People Talk 对两封给「剧场同志」的信的反思
针对《表演艺术》二月号田?元的〈给剧场同志的一封公开信〉,与随后三月号李永丰的〈剧场同志,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这两封信,国内另一位小剧场工作者,提出了不同角度的反思。
PAR / 第38期 / 1995年12月号
敦煌壁画是创作泉源?抑或传统的承袭? 《丝路花雨》带来的省思
敦煌特有的人文历史,长久以来吸引了不少艺术家前往探索,寻求创作的灵感。不过,如日本作家井上靖所言:「敦煌在丝路上应该是起点……更可以是中心。」甘肃敦煌艺术剧院带来的《丝路花雨》让我们省思这个问题。
PAR / 第42期 / 1996年04月号
大陆对台湾戏剧的?究
虽然我们不一定同意他们挑选的剧作家和剧本是否具代表性,虽然我们对其中个别作家的评介可能会感到许多疏漏或什么。但是,他们的这种努力――特别就戏剧方面而言――似乎是台湾所欠缺的。
PAR / 第37期 / 1995年11月号
漫谈A.R.T.的ART
A. R. T.《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中最令观?激赏的场景与表演,大概是由玻璃?所构成的镜子与镜子里外的?人和映像配合的戏。这个有趣的设计加强了皮蓝德娄原著的?、幻难分的思辨与意趣。另外,《麋鹿国王》则是个美丽的大集锦――有精彩的服装、面具、头饰的造型,皮影和偶的穿?,现场单人乐队的伴奏,格律化(stylized)的表演等等。
PAR / 第38期 / 1995年12月号
云门,荣耀之门
云门舞集十月时,受邀到世界级的美国「下一波」艺术节演出《九歌》,获得空前的成功。云门的一小步,是台湾艺术的一大步,相信云门率先冲破关卡后,将来会陆续有更多的团体向外参加世界一流的艺术节。
PAR / 第40期 / 1996年02月号
废墟里的革命游戏
「破烂节和飙舞?人们带来的远景,恐怕不是革命或解放的许诺,而是权力更?精密渗透监控、更?『人性化管理』的时代业已来临。」在本刊上期对「1995年小剧场」做回顾之后,本文作者更提出了「解放」与「革命」口号以外的沈思。
PAR / 第37期 / 1995年11月号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谈美国A.R.T.演出〈六个寻找作家的剧中人〉
PAR / 第40期 / 1996年02月号
给剧场同志的一封公开信
「几年下来,我们社会似乎安静详和了些。因此有人说小剧场的批判性没有了,我很不以?然。因?我们的体制还在,社会不平之处,所目历历,更何况所谓批判,不应只是批判外在的对象,也要批判自己,怎么会因?形式上的转变就有这样的想法?诚?异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