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与回响
PAR / 第43期 / 1996年05月号
艺术与娱乐之间的模糊地带
茅威涛与「小百花」们或许可能在变革之中,善用现代的新资源,创造出未来的「中国音乐剧」。然而,是否能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沉淀出具有深刻内涵的思想,让演出成?艺术,就要看其对文化的?实认知?何了。
PAR / 第43期 / 1996年05月号
如何看待「这一转」 踏在神圣与世俗、道与艺之间的优剧场
优剧场所属的「优人神鼓」已经於四月二十一日,在台湾最南端的垦丁开始他们「优人神鼓,云?台湾」的活动。一直到五月十九日,在台北大安森林公园打完最后一场鼓?止,优人神鼓以白天步行、夜里表演的方式「云?」於台湾二十五个??。作者以宏观的角度来看优剧场近年的变化、以及优剧场存在於台湾的意义。
PAR / 第47期 / 1996年10月号
回顾《原野》
时间决定了戏的成熟度,在许多演出经验中,总觉得时间太短,许多发现必须在演出中才能出现,但《原野》的经验是将这些发现提前在排练中产生。
PAR / 第45期 / 1996年08月号
僵化思想背后的教育危机
组合语言舞团三月间曾以实验的性质演出「运墨、飞白、舞中行」。《表演艺术》五月号也登了两篇该演出的回想。编舞者杨桂娟在此回应两位作者的观点,厘?她创作的动机。
PAR / 第45期 / 1996年08月号
大自然的舞者 观赏高丽与永子的人体雕塑
高丽与永子以缓慢的动作来模拟、延长时间的线条,用扭曲绑缚的肢体来表达另一种美,将舞蹈的?事性透过抒情手法表现,来?发新的哲学概念及新的人生观。
PAR / 第45期 / 1996年08月号
记一场发生在南台湾的中澳舞蹈交流 高雄市左营高中舞蹈实验班与澳洲昆士兰工技大学舞蹈系联合舞展
三年前,两校因参加在东京的舞蹈节而同台演出。如今,在南台湾小港新建的演艺厅,左中与昆大的年轻舞者再次透过中、美、澳、荷等编舞家作品的演出,达成更深入的舞蹈交流。
PAR / 第45期 / 1996年08月号
一颗划过阿猴城上空的流星 ?东女性剧场《我的身体.我的歌》啼声初试
今年五月十日的一出属於?东自发的剧场演出,让人眼睛一亮。展现出一种新的融合著现代女性与?东某些特质而成的新气象
PAR / 第45期 / 1996年08月号
解严了吗? 谈高中校园的剧场文化
在社会接受前卫艺术尺度已愈来愈开放的今日,作者认?在「安静到连呼吸的声音都听不见」的高中校园里,小剧场的确还有相当大的空间可以挥洒。
PAR / 第44期 / 1996年06月号
除了让孩子上台之外 《孔雀公主》的舞蹈?育剧场意义
我们应如何重新看待舞剧中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如何以舞蹈动作本身?主体,让孩子们不够细腻但却稚情流露的动作传达出角色的个性,并产生对身体自发性的自信?
PAR / 第45期 / 1996年08月号
?述者,现代剧场仪式的代言人
在布氏改革剧场理论繁浩中,?述者更扩大?表现形式来使用,成了虚构世界中唯一?醒的评述者,成?现代剧场仪式的代言人,他与人物之间融入/渐离的多重关系成?现代剧场形式运用的最大变数。 他兼有面对观?直接评议、间接质疑、提供线索、呈现缺位(absence), 深化观?在剧场中的「观看」与「知晓」的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