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与回响

PAR / 第58期 / 1997年10月号

城市的记忆 观泉州梨园戏有感

有一群关心梨园戏的创作者,不仅系梨园戏存殁?己任,也扎实地?梨园戏存古、开新。然而就像泉州城渐稀的石板路,古老剧种的光泽渐渐褪去,在城市里浊重的呼吸中,空灵的音韵身影会不会淡出而成记忆?

PAR / 第56期 / 1997年08月号

声音的侦察者

基隆国际现代音乐节最具话题性的「圆三重奏」,这次带来全然不同的戏剧音乐语汇,不仅打破乐器与演奏者间的正常关系,更给予我们许多?发。

PAR / 第57期 / 1997年09月号

窥见舒伯特多样性的独唱会

舒伯特两百岁纪念音乐会零零落落,金庆云却以精致优雅的独唱,弥补了台北乐迷的部分缺憾。

PAR / 第55期 / 1997年06月号

移花接木而画虎不成

《春光进行曲》把《卧房闹剧》的背景从英国搬至台湾,下半场虽有出入的情节,但剧本大纲大致相同,处处可见由原剧改头换面的痕迹。

PAR / 第55期 / 1997年06月号

化装舞会里的政治伴奏

导演的创意如柳暗花明般宛转到来,这种缓缓的力量如果持续不断,戏就好看。

PAR / 第56期 / 1997年08月号

霹雳英雄的新舞台

在台湾一大票死忠痴狂的新生代戏迷支持下,霹雳布袋戏更应该把握时机,将制作技术上的小小问题,化?只是布袋戏创新转型前期的适应不良。

PAR / 第56期 / 1997年08月号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钗头凤》昆剧观后

旧时谓京剧演员多能,有「文武昆乱不挡」之说,而名演员也确实是昆、乱不挡。国光剧团有意学演昆剧,艺术将更上一层楼,?得期待。

PAR / 第51期 / 1997年02月号

巨星陨落怀曹禺

曹禺在去年底过世了,曾写过《曹禺剧作论》的田本相,写下了他亲炙大师过程中的点滴心情。其中谈到曹禺自述《王佐断臂》故事的?示:「明白了,人也残废了,大好的光阴也浪费了。」更是令人低回不已。

PAR / 第51期 / 1997年02月号

五净过台湾 ?长荣、孟广禄、李欣、景荣庆、宋昌林

挟金奖及与国光联演而登台表演的五位大陆知名净角,各个金身打造,而都有裘派以情带腔的特色。?长荣工架声腔双全,够劲;孟广禄在裘腔中吐露个人天份,够透;李欣裘腔最浓,够味;宋昌林以再传弟子唱出裘腔之美。而现今堪称净行大老的景荣庆,却是以六十年舞台艺术所积淀的稳,带来不同时代的花脸艺术。

PAR / 第51期 / 1997年02月号

一种「舞蹈家」的母题,两种舞蹈?述的结构 《四代》与《?别》的历史论

治史的用意不外乎让后人更了解历史,至於舞蹈史,其中最需要了解的知识,可能就属舞蹈家的生命历程。去年十一月间相继来台的澳洲艺术家舞团与法国诺曼第国立编舞中心,即分别以《四代》与《告别》,在同一「舞蹈家」母题上,引发对各自国度的历史、不同认识方式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