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与回响
PAR / 第70期 / 1998年10月号
叙事美学的危机 《天台之蛙》观后
后现代剧场沦?意象制造厂,这是八?年代小剧场运动的一项「遗产」。《天台之蛙》确实展现一股意象之流的动能,但是,一旦意象之流失去观照的焦点而变成乱流,意象拼贴流於「后(现代)而不厚(实)」,未免无趣。
PAR / 第67期 / 1998年07月号
一个政治性的问题 对「反剧评」现象的一点思考
「反剧评」现象其实是一个高度政治性的议题,这个议题大约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剧场资源分配的权力关系,一是历史定位与解释权的争夺。
PAR / 第66期 / 1998年06月号
更积极的角色扮演 谈格林威治?少年剧团的?习工作坊
透过种种民?剧场表演的训练方式,格林威治?少年剧团结合了戏剧与?育的技巧,?专业的剧场艺术活动,和非专业出身的剧场爱好者,开辟了另外一条蹊径;使得观?不再被动,剧场也不局限於娱乐和欣赏,不但打破了演员与观?的藩篱,也使得所有参与者在思考上获得深刻的?发。
PAR / 第67期 / 1998年07月号
跳舞也可以很快乐
相对於悲观,巴西人所采取的逆向思考――「乐天」表现,令我们惊叹他们的生活哲思,并且转化成艺术的呈现,而非只是肢体表演。
PAR / 第66期 / 1998年06月号
激发无限的潜能 「德国舞蹈剧场?习营」
仲春,发现舞蹈剧场请到乌帕塔舞团前首席舞者海蒂.泰戈德尔来台,举办?期一周的「德国舞蹈剧场?习营」,带来对肢体、舞蹈不同的思考逻辑。
PAR / 第69期 / 1998年09月号
说唱的戏剧,戏剧的说唱 评北京曲剧《烟壶》
曲剧悦耳动听、感染力强,且单弦牌子曲加上其他曲艺动听的唱腔,是曲剧戏剧表现的一大利器。然而说唱本质对其?事和表现风格,?也产生了难以摆脱的影响。
PAR / 第66期 / 1998年06月号
怀念或者背叛 「姚一苇先生逝世周年纪念?讨会」的一些观察与想法
如果姚先生不媚流俗、不求现实名利的精神价?,是我们希望在任何形式的纪念活动中加以留存、记录(记忆),以供后来者追念的目标,那么我们就应该以同样的坚持自我期许,以同样严肃的态度、不计私利或个人情感地对姚先生的创作与理论加以检视,或许这才是对他最好的「纪念」方式。
PAR / 第69期 / 1998年09月号
品味大竞技 「舞跃大地」舞蹈创作比赛的一些省思
所有活动的举办皆须集思广益,所有比赛的评判方向及给奖标准也需随著社会的脉动进行调整,本文基於做?一位舞蹈观察者的立场提出看法。
PAR / 第71期 / 1998年11月号
默剧、中国、马歇马叟
默剧是马叟传达自我意念的主要方式;他以默剧表演印证了他的伟大,但是他的伟大实来自他对时代的体认、?情的执著及对所有艺术深入的了解。
PAR / 第69期 / 1998年09月号
雅乐舞本源论
陈玉秀带领十数位各有专长的参与者,举行一场雅乐舞训练的发表会,细心的体验肢体动作与内在精力源头间的契合关系,会后引起观?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