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与回响
PAR / 第86期 / 2000年02月号
水之至柔和剑之至刚 杜特华和法国国家交响乐团上海音乐会
生於「钟表之国」瑞士的杜特华,长年吐纳著法国文化迷人的芬芳和精华,继他的老师孟许之后,成?本世纪又一位法国音乐的代言人。去年十一月十六、十七日他率领法国国家交响乐团来到上海大剧院,?上海乐迷献上两场他最拿手的作品。
PAR / 第81期 / 1999年09月号
世纪末的台湾浮世绘 「三人行不行」系列之五《空城状态》观后
不管是「社会写实」或是「社会狂想」的情节,一旦赋予台湾色彩,在台湾演出,就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戏剧感染力,观?很自然可以找到认同甚至对话的部分,也无形中加深了对这个社会的认识与关怀,这是李国修的作品最?得重视的特质之一。
PAR / 第81期 / 1999年09月号
虚饰身体的「身体事实」 回应《舞蹈表演与评论的意义空间》一文
不一定以某种程度的舞蹈知识建构出「价?评断」的舞评者就是一个权威者;而一个看到舞者的身体事实的舞评者就不是权威观点。这种二分法的破绽是,常常疏漏了以艺术之名,掌握?丰富的社会资源的艺术家,他们才应该是被批判的权威者吧?
PAR / 第81期 / 1999年09月号
古典音乐进驻风城 侧记一九九九台湾国际音乐节
第三届「一九九九台湾国际音乐节」已於七月十五日落幕。今年的授课老师阵容坚强,他们除了指导参加音乐营数百位学员的演奏课程之外,也在连续十二场的密集演出中一一登场,呈现新竹所举行的各音乐会中少见的盛况。
PAR / 第78期 / 1999年06月号
舞蹈表演与评论的意义空间
舞评要让舞作与其表演的可能意义可在不同的剧场与国度中释放,并与不同观者产生更多的意义交织,而不是让来自舞评者、编舞者、表演者或记者的某种权威式评价,压缩意义的生存空间。
PAR / 第78期 / 1999年06月号
西哈诺的大鼻子「嗅」到了什么
西哈诺有个大鼻子,他嗅到了诗歌的美与爱的?谛。观?也带著灵敏的五官来感觉西哈诺的魅力。而观?除了在视觉上了解剧情之外,也会期待在歌声里感觉到十七世纪的文化感情。
PAR / 第77期 / 1999年05月号
一条疲惫的鱼,在匆匆的冬夜 阿胥肯纳齐上海钢琴独奏会
他是一本文法大辞典,一个个音符听来都对,谱子上一个个连线符号,一个个强弱标记都亦步亦趋忠实於原作,但连起来一听却什么都不是了。现在的他是「廉颇老矣」,他的疲倦是从心底里透出来的身心俱疲。
PAR / 第78期 / 1999年06月号
改编的剧场效果与美学价? 《乱事家人》观后感
剧场效果不必然等同於美学效果。更改的如果是标题,影响所及可就不只是语义的表达。台湾艺术学院戏剧系的《乱事家人》,改编英国剧作家考尔德的喜剧《干草热》,就是个例子。
PAR / 第77期 / 1999年05月号
这棵垂直的树和那个倾斜的世界 谈京剧《骆驼祥子》
今年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根据他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京剧《骆驼祥子》,在年初北京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获得头名金?。一些戏曲界的专家纷纷高度评价此剧是「本世纪京剧现代戏的压轴之作」。
PAR / 第78期 / 1999年06月号
昆曲札记
昆曲命不该绝,或正是它具有每一种伟大艺术必备的多重性。而做?舞台表演艺术,多重性指的不单是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剧本,更是各项剧场要件的个别高度发展与互相纠葛。决定昆曲命运的不仅是剧本的文学或社会价?,也是它的音乐、表演形式和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