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与回响

PAR / 第96期 / 2000年12月号

奠基於「传统」艺术的身体表演现实 印度卡拉曼达拉姆艺术学院卡达卡里剧团与达卡夏.雪斯现代舞团观后感

亚太传统艺术论坛带来了一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化飨宴,然而「论坛」的取向也引发了若干「代表性」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两支来自印度的团体则展现了不同的身体表演艺术,使我们得以一窥印度文化的丰富,也提供对「传统」深度思考的机会。

PAR / 第101期 / 2001年05月号

爱之所至,痛亦随之 谈碧娜.鲍许的《交际场》

《交际场》最耐人寻味的焦点之一,便是温柔与残酷、爱与暴力之间的关系,但我觉得最吸引人的是温柔与暴力两者间的暧昧转折。

PAR / 第96期 / 2000年12月号

每个人都有一段「我的故事」 看《她的小说.我的故事》

少女时代读琼瑶小说,很清楚那只是幻想,根本不可能在现实世界发生。年岁越长,体会了人心的奥妙,反而越来越承认幻想的价?与力量。这不就是剧中穿插《牡丹亭》典故的用意吗?

PAR / 第101期 / 2001年05月号

大千世界的爱恨嗔痴 看乌帕塔舞团《交际场》

《交际场》里的舞者扮演的是社交场合?的孤男寡女,也影射现实生活中,寻寻觅觅、不甘寂寞的男女,更是排练场上、面对鲍许呈现动作元素,任由她检视、记录和筛选的舞者。都是想保护自己,但是却得展现自己、暴露弱点的一群人。

PAR / 第96期 / 2000年12月号

看「谁」在说话? 谈《谁杀了国王》的改编与演出

《谁杀了国王》几近将《哈姆雷特》原剧打散再重新拼贴组合的尝试,固然令熟悉《哈》剧的观?有所会心,但无可避免地,也必须面对如何对前述角色加以重新定位的质疑。

PAR / 第101期 / 2001年05月号

静水流深的韵味 谈《彼岸花》的「第三者」角色-李金龙

秋生与他既相惜又对立,秀兰对他有歉疚也有真情,三人鼎足,势均力敌;李金龙与原版男女主角爱怨情仇的纠葛难分,使得《彼》剧不只是移植《罗密欧与茱丽叶》,而是进一步地改编为本土原创新剧。

PAR / 第96期 / 2000年12月号

且让明星归明星 看杨丽花歌仔戏在国家戏剧院

如今,生产歌仔戏明星的机制已经消失,台湾不可能再有第二个「杨丽花」。如果后来者不能认清杨丽花成名的时代背景因素,仍向往影视明星的风光,那么,歌仔戏将随本土热的消退而渐入死寂。

PAR / 第99期 / 2001年03月号

「多媒体歌剧」多在哪里? 谭盾的《门》和守门员引发的焦虑

「媒体」多不多,只是手段,关键在於能否提供不同的观点。把三个苦命女人放在一起,听完原已耳熟能详的命运,再允她们复活,这,完全没有「戏剧性」。所有的期待、所有的发展、所有的转折,都在音乐上,在音乐风格的企图上。这样的戏,不过是提供了音乐成立的藉口。

PAR / 第95期 / 2000年11月号

扒开一道裂缝,显现「肉体」 《酷爱虫的公主》观后

在这个作品当中,Kanoko要观?穿越社会、文化赋予在人的「身体」上的想像,将视线停留在「肉体」上面。Kanoko的舞台是以虫子的眼光看出去的世界。

PAR / 第96期 / 2000年12月号

巫婆的魔法扫把 法国编舞家菲利普.迪库佛与其异想世界

从笔者观赏DCA舞团这几年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迪库佛清楚地拿捏「通俗」与「媚俗」之间的距离,他不会为了投观?所好,将旧招用到陈腐僵化,并在开发新的主题颇有创见,他不只是编舞家,而是一位多媒体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