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PAR / 第299期 / 2017年11月号

在文字山河间 舞动岛民群像 林怀民与《关於岛屿》

放下已成云门标志的书法字,新作《关於岛屿》选用印刷体,投影出多位台湾作家笔下诗句,字在偌大背幕上变化多端,如星辰、如山川、如落石……舞者舞在字块之间,不同以往以气引体、以身挥洒,他们牵手踏出类似原住民舞蹈的舞步,以回弹的动力甩荡臂膀,如兽般扭打,如常人地行走……就此渗出了「人」味,更准确的说,是集体的「人」所构成的岛民群像。

PAR / 第299期 / 2017年11月号

当年轻艺术家遇上林怀民之一 周东彦:我们加,老师减,就这样走了三年

作为一个结合了商业设计、动画、新媒体的团队,最初我想,舞台是不是可以不只是地板与背景,还用石拍、火烤、流动、3D的河海,呈现有机的文字,但老师都觉得不对。我们开始学习layout,学习林怀民的舞台哲学,他只是把画纸摊开,就这样,没有其他东西了。我们加,老师减,就这样走了三年。

PAR / 第299期 / 2017年11月号

当年轻艺术家遇上林怀民之二 詹朴:让布料和颜色一起传递那些斑驳,那些美丽

怀民老师创作的主题中没有角色,没有剧情,有的是强烈的氛围与情感;这些情感我们吸收之后,试图让布料和颜色成为舞者身体的延续,让这些延续可以一起传递一样的讯息,一起传递那些斑驳,那些美丽,那些冲撞,那些经历。

PAR / 第299期 / 2017年11月号

当年轻艺术家遇上林怀民之三 桑布伊:他让我丢掉原本会的,去做简单有力的事情

他发掘我的潜能,让我丢掉原本会的,去做简单有力的事情。过程中有讨论与磨合,因为谁都不知道老师要做什么,或许他要透过我的声音找他要的东西。创作通常都有主题、对象,这次是没有主题的哼唱,非常辛苦。直到进录音室,歌唱的核心都不明确,他只要我不要唱自己的创作、不要部落的歌,只要哼唱。

PAR / 第296期 / 2017年08月号

Let’s Jazz everywhere!

一九二○年代的密西西比河畔,夕阳余晖映得小酒馆红通通。 远方传出属於黑人的节奏与清亮的歌声,像是解放一个束缚的灵魂,抒情而哀伤。 自此,这旋律就从户外、酒馆、音乐厅到各个角落; 也从黑人、白人传遍到各个族群。 只要有心跳,就会有节奏;只打起节奏,就可以有爵士。 今夏,爵士乐的灵魂穿越至此, 交会十五年的夏日爵士派对与十年的爵士音乐营传承, 从大厅到小厅,从户外到小酒馆, 不论黑夜或天明, 只要摇摆一来,爵士便无所不在。

PAR / 第296期 / 2017年08月号

从扎根到结果 生生不息的爵士园地 两厅院「爵士音乐营」十年有成

两厅院的「夏日爵士派对」迄今已举办第十五年,每年同时举办的「爵士音乐营」今年也堂堂迈入第十年,这个营队不仅推广爵士演奏,训练出许多台湾的爵士乐人才,更促成高等教育体系对爵士乐的重视,对国内爵士乐的发展可谓影响深远。许多当年的学员,如今甚至回锅成为课程规划者与讲师,传承之外,更显现爵士音乐在台湾的活水新血源源不绝……

PAR / 第296期 / 2017年08月号

美国天才传奇女鼓手泰莉.莱恩.卡林顿 击动世界的无敌女声

她,不仅是向以男性为主的爵士演奏圈中出类拔萃的女鼓手,更是爵士乐界众所公认的传奇天才——泰莉.莱恩.卡林顿,爵士鼓演奏家、爵士作曲家、音乐专辑制作人、柏克里音乐学院打击系教授,身分的多元彰显了她的不凡与多才多艺。这位传奇女子将在八月底首访台湾,众多爵士乐迷早已引领以待——

PAR / 第296期 / 2017年08月号

大师云集 热闹滚滚 两厅院夏日爵士派对音乐厅节目预览

今年的两厅院夏日爵士派对,一如往年邀集国际重量级爵士音乐家莅临演出,除了有全方位爵士鼓手克里夫.阿蒙德与台、美、日等爵士名家联盟组成的「两厅院夏日爵士节庆乐团」,还有二度访台、备受台湾乐迷欢迎的拉丁爵士大师阿图罗.山多瓦,最特别的是邀来天才女鼓手泰莉.莱恩.卡林顿,带来非凡的爵士女力!

PAR / 第296期 / 2017年08月号

空间无拘束 爵士零距离 热闹爵士派对 两厅院处处有

除了有精采的厅内节目,两厅院也如往年安排了与大家同乐的户外爵士派对,将展现「两厅院夏日爵士音乐营菁英大乐团」、「泥滩地浪人」的老牌爵士及「歌姬」家家&无限融合乐团的演出。而更特别的是今年还安排了在音乐厅大厅演出的「爵士夏午茶」,及在戏剧院新驻店「戏台酒馆」呈现的「爵士Bistro」系列,让爵士迷八月来到两厅院,处处可摇摆!

PAR / 第295期 / 2017年07月号

以语言撞击身体 以空间呼应戏剧 《等待果陀》之前:戈契夫的团队与他们的剧场

此次将来台的德意志剧院制作《等待果陀》,本是原籍保加利亚的大导演戈契夫计画中的制作,但戈契夫因故病逝,但与他合作多年的团队,包括演员、剧场设计,一起完成了这出剧作。戈契夫的创作深受海纳.穆勒影响,穆勒文字中的张力与身体感受,与凝练如铭刻在石头中的力量,是戈契夫创作的核心,其作品在视觉上往往极为简洁,将注意力放在由演员身体吐出的文字上。在穆勒的剧作与戈契夫的演出中,文字不仅是意义的载体,更是音响上、感官上的实际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