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PAR / 第313期 / 2019年01月号

《夜半鼓声》首演之地 布莱希特发迹之城 「慕尼黑室内剧院」不为人知的过去与现在

慕尼黑室内剧院是德国最重要剧院之一,和慕尼黑国家剧院、王宫剧院并列慕尼黑三大公立剧院。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艺术总监法肯贝格的领导下,打造了慕尼黑室内剧院的璀璨传奇,而他也因缘巧合地让布莱希特的剧作第一次被搬上舞台,让此处成为后者剧作家生涯的起点。如今的慕尼黑室内剧院看似平和繁荣,却也正在经历一场剧烈的动荡,现任总监利林塔尔的诸多改革,令人耳目一新也引发风波,导致其不被续聘,剧院未来的发展,也是德国剧场人的关注焦点。

PAR / 第313期 / 2019年01月号

专访《夜半鼓声》导演克里斯多福.鲁宾 在剧场里,解决心中「悬而未决」的谜

年方卅三岁的德国剧场导演克里斯多福.鲁宾(Christopher Rüping),已是德语剧坛的当红炸子鸡,已在德国各市立剧院发表过将近卅个作品,并曾两次入选柏林「戏剧盛会」。鲁宾表示自己选择文本和题材没有固定偏好,但这个题材必须是让他看完之后挥之不去、像是有什么东西卡在脑中的感觉,这次带来台湾演出的《夜半鼓声》是戏剧大师布莱希特最早期剧本,鲁宾坦承:「其实我不喜欢布莱希特大部分的经典作品。」但「但在他很早期的作品里,你可以看见有些正在发展的东西。」而他选择《夜半鼓声》的原因是想探讨它的中心主题:我们愿意牺牲多少个人幸福,去换取一点改变世界的可能?

PAR / 第313期 / 2019年01月号

五出戏码 寻探独特风格 克里斯多福.鲁宾作品选介

为何克里斯多福.鲁宾能以卅多岁之龄,就在剧坛立足并树立自己的独特风格?本刊特邀克里斯多福.鲁宾选出自己的五出作品——《沃伊采克》、《那一个晚上》、《一百秒(为何而活)》、《第一个坏人》与《哈姆雷特》,介绍给台湾观众,透过他的作品自述,也能让读者看到这位才华洋溢的导演,是如何思考作品与创作。

PAR / 第313期 / 2019年01月号

「别在那儿傻看!」 撼动对政治的冷漠 布莱希特《夜半鼓声》 百年前后的抉择

百年前,布莱希特让《夜半鼓声》的男主角,放弃了革命,选择了爱情,但他还强调「这是出喜剧」!是反讽对政治漠不关心、甘受奴役的无知人群吗?还是抨击抗争运动的可悲,不过是毫无意义的送死行为?百年之后,克里斯多福.鲁宾将《夜半鼓声》重新搬上慕尼黑室内剧院舞台,制作了两个不同结局的版本,一个是原始版、一个是导演版,在演出前,就把主人翁所面对的选择题:「爱情,还是革命?」抛给了观众。

PAR / 第311期 / 2018年11月号

《战争之王》 王者,与他们的世界

莎士比亚的一系列历史剧, 让英国国王和皇室争斗在剧场反覆上演, 使后人得以透过这些活生生的角色, 看见政局的诡谲多变、人性的意欲多端。   在阿姆斯特丹剧团改编自莎剧的《战争之王》里, 观众犹如选民,得以亲睹这些领导人的所作所为、 后台长廊里的政治角力、面对困境时的内心纠葛, 和他们的独特魅力。   舞台也好似国王性格的延伸, 以各种物件、布景,显现著不同君主的心之想望, 及他们所身处的世界。

PAR / 第311期 / 2018年11月号

国王,与他们的办公室 《战争之王》的舞台设计解析

改编自莎剧的《战争之王》,在四个半小时中,依序呈现了亨利五世、亨利六世、爱德华四世、理查三世及亨利七世等英国国王的故事,为此导演凡.霍夫与舞台空间设计杨.维斯维尔德特别建构了超大型舞台,以「台中台」的格局,呈现角色与剧情的虚与实。维斯维尔德从邱吉尔於二战时期指挥军情、躲避空袭的「战情室」发想,为包括爱德华四世在内的四位君主开辟了一个大房间,那是属於他们的办公空间,设计师也透过舞台上摆放的物件、大小道具,形塑且连结角色的内心状态。

PAR / 第311期 / 2018年11月号

如何成为「王」? 表演者的「登基」之路 访《战争之王》三位男主角:亨利五世 瑞姆席.纳瑟(Ramsey Nasr)

阿姆斯特丹剧团三度访台,带来由莎翁三部历史剧组合而成的《战争之王》,剧中的三位主角——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与理查三世,分别由阿姆斯特丹剧团的三位台柱演员——主演《源泉》的瑞姆席.纳瑟、伊尔郭.史密斯与主演《奥塞罗》的汉斯.凯斯汀饰演;与导演凡.霍夫合作多年的他们,是如何与前者工作?对於扮演这些英国「王者」,他们又是如何理解角色与进入其世界?趁此机会,本刊特地专访这三位男主角,邀他们一谈其认识的凡.霍夫与三位国王。

PAR / 第311期 / 2018年11月号

如何成为「王」? 表演者的「登基」之路 访《战争之王》三位男主角:亨利六世 伊尔郭.史密斯(Eelco Smits)

阿姆斯特丹剧团三度访台,带来由莎翁三部历史剧组合而成的《战争之王》,剧中的三位主角——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与理查三世,分别由阿姆斯特丹剧团的三位台柱演员——主演《源泉》的瑞姆席.纳瑟、伊尔郭.史密斯与主演《奥塞罗》的汉斯.凯斯汀饰演;与导演凡.霍夫合作多年的他们,是如何与前者工作?对於扮演这些英国「王者」,他们又是如何理解角色与进入其世界?趁此机会,本刊特地专访这三位男主角,邀他们一谈其认识的凡.霍夫与三位国王。

PAR / 第311期 / 2018年11月号

如何成为「王」? 表演者的「登基」之路 访《战争之王》三位男主角:理查三世 汉斯.凯斯汀(Hans Kesting)

阿姆斯特丹剧团三度访台,带来由莎翁三部历史剧组合而成的《战争之王》,剧中的三位主角——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与理查三世,分别由阿姆斯特丹剧团的三位台柱演员——主演《源泉》的瑞姆席.纳瑟、伊尔郭.史密斯与主演《奥塞罗》的汉斯.凯斯汀饰演;与导演凡.霍夫合作多年的他们,是如何与前者工作?对於扮演这些英国「王者」,他们又是如何理解角色与进入其世界?趁此机会,本刊特地专访这三位男主角,邀他们一谈其认识的凡.霍夫与三位国王。

PAR / 第304期 / 2018年04月号

在排练场,打开台湾现代剧场未来 兰陵40

他们彼此挨著彼此、身体连著身体,尽管大汗淋漓仍继续著剧场练习;穿著宽松简单、样式朴素的排练服,在工作之余进得兰陵……多年前那出《演员实验教室》,是台上演员的生命故事,也成了台下观众心里铭刻的印记;这里是金士杰所谓的「丐帮」,马汀尼所向往的游牧生活。 那就是兰陵剧坊,是台湾剧场界的一则传奇,一块里程碑,标志著台湾现代剧场的一扇门。当年在吴静吉的带领下,顺著慵懒自在的节奏,成员打破身心的禁忌,往内掘探生命的真实,日后开枝散叶、影响深远…… 四十年后……排练场里仍会是那身简单的妆束、那学生气的书包,继续七嘴八舌地讨论剧本,一起看著片段、帮忙想办法。然而时间过去了,生命变得更重也更轻了,重新编排《演员实验教室》,他们不讲道理、不伪装虚饰,要诚实地上台,说那不为人知的、有些羞耻往事,道出心中深藏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