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PAR / 第304期 / 2018年04月号

兰陵40艺术总顾问吴静吉 启发创意的摆渡人

人称「吴博士」的教育心理学博士吴静吉,因为将在美国时与纽约La MaMa实验剧坊的经验与训练方法带回台湾,带入兰陵剧坊,而启动了台湾现代剧场的发展。他认为兰陵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我是个摆渡人,给了他们功夫,自己去打天下。」兰陵人各自单飞后,那套训练方法却像「变形金刚」应用在EMBA、企业界、艺文界等不同对象,多年来,「创造力」一直是吴静吉教学主轴。他强调,技巧可以学习,唯有创意才能变成资产。

PAR / 第304期 / 2018年04月号

不管多少岁,都要保持顽童精神 金士杰与马汀尼 在兰陵与生命的教室里

兰陵40《演员实验教室》排练场上,导演金宝(金士杰)、演员兼副导马汀尼并肩而坐,为正在场上排练的刘若枫q落打拍子…… 即使脱离学生角色数十年,两人依旧是书包挂。马汀尼用了十多年的书包大王,满是缝缝补补;金宝的书包倒显得新,那是舞台剧《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两百场演出纪念。 工作结束,两人不约而同往户外集合,吞云吐雾。没有太多交谈,只是放松地吸与吐,青春记忆就在烟雾中浮现:双十年华的马汀尼,崇拜西蒙.波娃,疑惑:为什么女生不能打赤膊?小便不能站著?缴交第一个兰陵作业是把枕头夹在大腿间;白天脑袋冒著许多思春小泡泡的金宝,进了排练场泡泡撑破,对著眼前漂亮女团员推拖拉扯,在兰陵开放剧场训练下,身体瞬间透明,非男非女。

PAR / 第304期 / 2018年04月号

淘洗岁月的秘密 面对当下的自己 兰陵40《演员实验教室》

今天的他们是老师、是导演,抑或是谁的主管,是各据一方的翘楚,是有家、有子,有所成就、在社会上得以立足、拥有一定地位和名声的成年人。然而,在这些故事里、舞台上,在他们自己的回忆中,却没了这一层层的武装,必须被迫去面对并重现自己生命中最不堪、最不解、最迷惘,或最「爆炸」的时刻。在《演员实验教室》里,他们是压抑的妻子、郁闷的男孩、后悔的女人、逃跑的孩子、热血的青年、羞愧的学生……

PAR / 第301期 / 2018年01月号

三谷幸喜 笑?大师五四三

每次都说保证笑掉大牙、笑破肚皮, 全场大笑几百回的夸大演出文案, 碰到「笑的大师——三谷幸喜」,也只能靠边站。 他的笑闹或许少不了一些浮夸, 却常让观众心头暖暖。   看大明星们认真地演著什么, 展现了从未被人认识的喜感; 看他笔下的历史风云儿, 变得像市井小民一样可怜又可爱; 看「扮演」怎能欺世骗人, 滚雪球般累积笑料,最终还得被拆穿。   关於三谷幸喜的「五四三」: 从影视成就指出他的五大特性、 从舞台剧作点明他的四种类型, 在三谷大师造访两厅院之际, 瞧瞧他如何玩转《变身怪医》。

PAR / 第301期 / 2018年01月号

五大特点 笑傲银幕 解码三谷幸喜的影视作品

日本全才编导三谷幸喜出身戏剧科班,大学时就自组剧团,并接编电视节目脚本,独特的喜剧魅力,让人印象深刻,在《有顶天大饭店》、《鬼压床了没》等电影,还有电视剧《古?任三郎》、《奇迹餐厅》等作品中,显现强烈个人风格,透过以下五点分析,让我们认识三谷创作的独特魅力!

PAR / 第301期 / 2018年01月号

多种类型 横扫剧场 解码三谷幸喜的舞台剧

虽以喜剧知名,但三谷幸喜却是凡事规划仔细的严谨作家,除了受委托而写下的作品之外,其舞台剧作鲜少授权其他导演经手,凡事他都亲力亲为以确保品质。他的舞台剧常从东西方名作改编,但却切换角度从主线周边的人物入手;而喜剧的入径则选择「慌乱喜剧」,透过阻碍不断、问题愈滚愈大来营造笑料;他也喜爱切入幕后,铺陈创作者不为人知的一面……或许三谷不像其他剧场人长於批判现实,但却透过「笑」让观众得到积极正面的能量。

PAR / 第301期 / 2018年01月号

从电视儿童到喜剧天王 三谷幸喜 藉喜剧描写人生 打造笑的不思议

从小就是电视儿童的三谷幸喜,对各种电视节目如数家珍,自七岁起便是NHK大河剧的死忠观众,也对战国武将知之甚详。早早显露才华的他,在爱情剧当道的潮流中坚持创作喜剧,甚至破天荒以喜剧编剧身分编创历史大河剧,翻转了固有的大河剧风格。在他的戏剧世界里,英雄也是凡人,凡人就是主角,他藉由喜剧来描写人生,使用各种手法来娱乐观众,降低视角来贴近观众的剧情总让人又哭又笑,不管你喜欢或不喜欢,这就是三谷幸喜无可取代的独特魅力。

PAR / 第301期 / 2018年01月号

谁是本尊、谁是分身? 反转经典的混乱喜剧 三谷幸喜《变身怪医》

一如三谷幸喜的创作惯例,将於三月造访台湾的《变身怪医》也绝对不是大众印象中善恶交战的人性暗黑故事,「杰奇博士喝了变身药水,而成为海德先生」的初始设定,这回成了变不了身的怪医博士,找来演员扮演「变身后的那位海德先生」……在歌舞伎巨星片冈爱之助、搞笑艺人藤井隆、人气女星优香与「三谷组」精采绿叶迫田孝也的同台飙戏中,《变身怪医》将变出什么样三谷式的混乱?令人期待。

PAR / 第299期 / 2017年11月号

岛喻.岛屿 云门舞集《关於岛屿》

《关於岛屿》中被昵称为「打开」的一幕,全黑舞台仅有细长锐利的光缝与一名矗立於旁颤动的舞者,在舞台倏地转为明亮开天辟地的一秒,让人直觉地想起如盘古开天等古老文明的创世史诗。 那些神话中,多半是人类以己之力劈开了暧昧不明的宇宙,巨人最终成为山河,成为日月星辰,成为世间万物。那是秩序抓住浑沌,理性统摄自然的隐喻。有趣的是,多次以文字、台湾入舞的林怀民,这回以海量的文字交叠、拆解,与人类创世反其道而行,投影出地方、山川、植物、文学,最终崩塌毁坏,不成意义。而那些在宇宙幻境中飘流的印刷文字、人类文明,最终被海浪冲刷,浑沌又化为天地大海,无所不在。 面对「岛屿」这看似有著清晰指涉的命题,林怀民却说:「这是个隐喻。」隐喻什么呢?本期尝试从当代台湾出发梳理编舞家过往的岛屿书写,并专访林怀民在《关於岛屿》中的内在创作核心,同时探问三位年轻艺术家――周东彦、詹朴、桑布伊,听听年轻世代的「关於岛屿,我想说的是……」,试图一窥他们的隐喻/明喻/借喻/寄喻又是什么。

PAR / 第299期 / 2017年11月号

舞动的共同体 云门舞集与当代台湾的认同辩证

关於岛屿,信手捻来的例子告诉我们,这块「婆娑之洋,美丽之岛」上的人们,在云门大开这四十多年以来,依然为了「我是谁?」「谁是我?」的问题,思索著,争辩著,低回著,激昂著……而林怀民或有意或无意,一路以舞作带著观众一同打造的想像共同体,是编舞家与土地、社群共感后的肉身呈现,有爱亦有恨,无私亦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