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话题

PAR / 第248期 / 2013年08月号

书店、团队、出版社合作 首办戏剧艺术书展

商务印书馆刚在六月与香港话剧团合办,并和国际演艺评论家协会(香港分会)及同窗文化合作的「书香戏魅——2013戏剧艺术书展」,目的在於推广戏剧艺术和阅读文化,让在香港书市位处边缘的表演艺术出版品聚焦露脸,也透过讲座等活动,让作者与读者交流。

PAR / 第247期 / 2013年07月号

好莱坞星光失效 东尼奖肯定剧场人

曾经,好莱坞的星光大举照亮纽约百老汇,甚至「喧宾夺主」,抢下好几座东尼奖。但过去这个剧季落幕,却让人看到好莱坞明星光环失色掉漆,包括艾尔.帕西诺、黛博拉.温姬、史嘉莉.乔韩森、汤姆.汉克斯等大牌影星,在百老汇的演出不再是票房保证,而在甫揭晓的东尼奖中,也惨遭滑铁卢;而受到奖项肯定的,还是原本的剧场人。

PAR / 第247期 / 2013年07月号

扬言取消租约被逼演戏 柏林剧团与剧院房东爆纷争

声名卓著的柏林剧团最近爆出与剧院房东的纷争,陷入可能取消剧院租约、无剧院可演出甚而被迫熄灯关门的窘境。作为房东的剧作家霍赫乎特,在租约中要求柏林剧团要演出他当年的剧作《代理人》,但艺术总监克劳斯.派曼一再找藉口推托。这场战争上演了数年,今年夏天似乎抵达了临界点。

PAR / 第247期 / 2013年07月号

《春之祭》百年后相呼应 探索斯特拉温斯基内心

适逢斯特拉温斯基《春之祭》首演百周年,英国伦敦的沙德勒之井剧院也特地推出系列节目,当代编舞家新诠舞蹈经典,其中阿喀郎的iTMOi备受瞩目,他将斯氏原作品约卅秒的元素抽出,另由三位作曲家编作新曲,企图探索斯氏的想法和生命经验,深掘原作中丰沛的能量背后的成因。

PAR / 第247期 / 2013年07月号

向往演员这一行 各家学校开门等著你!

与文学、哲学关系密切的戏剧学科,除了在基础义务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外,进一步的进修管道也所在多有:除了以理论教学为主的大学戏剧系外,还有培育菁英戏剧人才、竞争相当激烈的国立高等戏剧学院,而私立学校中也包含多所或历史悠久、或观念创新的课程,提供有心於演员行业者进修学习。

PAR / 第247期 / 2013年07月号

直营或加盟? 剧院院线遍地开花

因幅员辽阔市场广大,中国的剧院经营也独特地形成了「院线」模式,这个模式在中国也至少具备三种类型:一是剧院本身发展出来的院线,二是演出经纪公司自行成立的院线,三是比较松散的联盟或院线。但表演艺术界的生态复杂,院线效益的显现恐不是这几年之内看得到的。

PAR / 第247期 / 2013年07月号

南京大学《蒋公的面子》 再现戏剧「里子」的重要

由南京大学学生温方伊编剧,将一则流传校园七十年的传说改写成的剧本《蒋公的面子》,上演之后颇受好评。该剧成功的原因是让戏剧重新回归了文学,也让人省思目前中国剧坛花大把钱在一流设计、二流导演、三流剧情的怪现象。

PAR / 第247期 / 2013年07月号

在澳门艺术节看雷.洛伊《潜藏空间》

法国编舞家夏维.雷.洛伊在《潜藏空间》演出前,不要观众看到节目单,因为演出时你自己看到的想像到的,就是他演出的目的,「我不决定观众要看到什么。」洛伊如此宣称,将观看的主体性完全交给观众,同时全然专注於自我身体的探索、呈现。

PAR / 第247期 / 2013年07月号

在澳门艺术节看以色列多媒体舞蹈《同床异梦》

由两位以色列艺术家——舞台导演兼灯光设计尤然.摩勒与编舞家约南.卡尔米联手打造的《同床异梦》,多种灯光变化加上丰富的肢体动作、音乐,并结合影像及舞者、操偶等元素,呈现错综复杂的男女关系。两位创作者表示,最大的挑战就是不能因为技术问题而影响动作、氛围,一定要找到平衡点,绝对不可妥协!所以整个制作非常耗时,过程中舞者们也极为艰辛。

PAR / 第247期 / 2013年07月号

澳门艺术节中的台湾澳门跨地域制作

此次澳门艺术节中「台」味浓厚,不是台湾表演团队应邀呈现在台湾的制作,而是邀请台湾导演与演员,与在地剧场工作者合作,共同铺展一场互相撞击激荡的剧场之旅。包含王墨林与澳门演员的《长夜漫漫路迢迢》,高俊耀、郑尹真、王肇阳参与的《大世界娱乐场》与马汀尼执导澳门青年剧团的莎剧《冬天的故事》,这样的过程,为两地剧场工作者带来怎样的体验与思索,后续效应值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