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话题
PAR / 第247期 / 2013年07月号
田沁鑫《青蛇》禅意十足
三月在香港艺术节首演、六月下旬在澳门文化中心演出的舞台剧《青蛇》,是中国中生代导演田沁鑫继《红玫瑰与白玫瑰》之后又一探讨女性意识的作品。修佛多年的田沁鑫,在李碧华原著架构上发挥,但除了原文探讨的情欲纠葛,也加入佛教思想,让作品成为一部具有东方禅意精神的戏剧。
PAR / 第246期 / 2013年06月号
「亚洲文化协会」创立五十年 台湾编舞家演出志庆
由美国慈善家约翰.洛克菲勒三世创办的「亚洲文化协会」,今年已届五十年,该会藉由在台北、香港、东京和马尼拉的四个分会,提供超过六千个赞助款项给在亚洲廿五个国家的艺术工作者和团体。纽约本会挑选了四位曾获奖助的台湾编舞家——许芳宜、周书毅、郑宗龙、黄翊,在五月初演出三场的「台北舞蹈」,并将最后一场演出,定为周年庆晚会。
PAR / 第246期 / 2013年06月号
夜店Berghain看芭蕾 柏林国家芭蕾《群》青春起舞
柏林国家芭蕾舞团再度与柏林知名夜店Berghain合作,在店内空间演出新舞作《群》,吸引许多年轻族群观赏。《群》由三出独立的全新芭蕾舞作所组成,在画家比斯基设计的末世场景中,探讨群体与个人之间的拉锯与战斗,充满青春叛逆气息。
PAR / 第246期 / 2013年06月号
文化是好生意! 「然后呢?」运动续问未来
日前由英格兰艺术理事会委托经济及商业研究中心所进行的研究报告,具体呈现了文化艺术带来的产值,印证「文化是门好生意」非虚,文化观光媒体大臣玛丽亚.米勒也表示:在政府撙节的艰困环境下,补助也势必减少。日后,政府将更著眼於文化和艺术带来的经济效益。这个说法,也招致「文化商品化」批评。为探问未来文化发展,文化界领袖发起「然后呢?」运动,邀请各界加入关心。
PAR / 第246期 / 2013年06月号
跨界经营私立剧院 各家老板自有生存之道
巴黎的私立剧院虽然演出的艺术性不高,但在花都的晚间活动中占有一席之地。原本多是热中戏剧的业界大老经营,但最近包含房地产大亨、别针工厂老板、娱乐界大亨、电子商务业者也加入经营,为剧院「顾客」服务。
PAR / 第246期 / 2013年06月号
首届「市民话剧大赛」 在地风景精采入戏
上海戏剧谷自二○一一年开始推动「市民剧场」,吸引了各区县的戏剧爱好者踊跃参与,今年更举办首届「市民话剧大赛」,鼓励市民以发生在沪的身边人事为素材进行创作,反映当代社会和现实生活。而配合比赛,「市民剧场」观摩展演也扩大邀请香港、台北、北京的演出参与,使市民足不出「沪」,便可尽收四城五剧的混搭艺术盛会。
PAR / 第246期 / 2013年06月号
香港多个演艺奖项颁发 表扬演艺工作者成绩
四、五月间,正是检视过去一年成绩、颁发各式奖项肯定的季节!香港多个演艺奖项都在此时举行颁奖典礼:「香港舞台剧奖」、「香港舞蹈年奖」、「香港艺术发展奖」、「香港小剧场奖」纷纷出炉!
PAR / 第246期 / 2013年06月号
《又见平遥》上阵 中国旅游演艺新纪元
由张艺谋、王潮歌与樊跃一手打造的「印象」系列演出,从「山水实景」演出狂潮的鼻祖《印象.刘三姐》迄今,恰恰十年。十年来群起仿效者甚众,但也有不少悄悄熄灯,留下了不少「蚊子馆」、「蚊子园」。但今年二月「印象」团队与山西平遥市政府合作推出了新演出《又见平遥》,打著中国第一个「情境剧场」的名号登场,走进室内剧场,贴近观众演出,可谓中国大型旅游演艺的「分水岭」。
PAR / 第246期 / 2013年06月号
燃烧半世纪的德语剧场丰年祭
德语剧坛最盛大的戏剧节——柏林「戏剧盛会」今年欢庆五十周年,这个每年五月举办的活动,精选重现上一季的十出精采剧作,入选者莫不视为无上光荣,如同丰年祭一般呈现当代德语剧场的丰沛活力。今年活动也扩大举办,并以柏林「戏剧盛会」执导的希腊悲剧《米蒂亚》作为开幕演出。
PAR / 第245期 / 2013年05月号
让炫目灯光音乐 带你遥想宇宙星光
纽约光害严重,抬头也很难看到星星,不过三月份的两档演出,却是透过炫目的音乐灯光秀,让人体会遥想宇宙之辽远无垠。选自前卫作曲家史塔克豪森歌剧《光》的《八声道》,透过音响与光线的变换引导人去沉思冥想;在布鲁克林音乐学院演出的《天象馆》则以五彩灯光搭配音乐,让听者如置身流行演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