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话题
PAR / 第285期 / 2016年09月号
方格舞池中的社交规则 莫瑞亚.艾文丝的《社会舞蹈1-8:索引》
美国编舞家莫瑞亚.艾文丝的《社会舞蹈1-8:索引》中解构各式社交舞蹈,和社交互动行为动作的规则,与舞蹈肢体的社交符码。介於三女两男五位舞者之间,舞者和观众之间,观看与被观看最基本的社交互动。介於身体、介於个人之间的微妙体感,在如棋盘的方格舞台上,体现相互观看的视线动作、群体互动与社会秩序等潜规则,舞者身体和个人的特色时而突显,时而隐没。
PAR / 第285期 / 2016年09月号
相信艺术 让改变发生 2016伦敦国际戏剧节
创立於一九八一年的老牌综合性艺术节「伦敦国际戏剧节」,除了有剧场铁粉翘首期待的国际巨星型作品,也有不少与在地社会紧密结合发展的创作,如今年邀请澳洲「绕著转新马戏团」在伦敦老墓园演出希腊神话奥菲欧的故事,也有与民众直接交流对话的《同理心博物馆》;而本届最富有社会参与野心和企图的,当属和加拿大剧团「哺乳动物潜水反射反应」合作的五年计画「提升者」,邀移民社群为主的托登罕地区儿童参与,期待让孩子成为下一代的多元创意人。
PAR / 第284期 / 2016年08月号
新闻未结又生波 让我们继续看下去……
城市艺波单元每月一次,就新闻来说时间跨距比较长,希望是能在事情告一段落后再来总结。但总有些事的发展绵延不绝,看似完了,但暗潮汹涌,在后来又爆发出来。这里就要把几个之前谈过的事其后续发展再来谈一谈。
PAR / 第284期 / 2016年08月号
孙尚绮推出新作《溯形》 轻盈肢体与现代音乐互动
旅德舞者、编舞家孙尚绮,六月上旬在柏林推出最新舞作《溯形》,与「柏林当代音乐乐团」合作,以瑞士作曲家贝亚特.福勒的现代音乐作品,由三男一女舞者演出,颇受当地舞评肯定。相较於之前作品中饱含悲伤的抽象语汇,新作舞者的身体比较轻盈,戏剧化的表情诡异诙谐,气场荒谬,孙尚绮用舞蹈转化许多人世寻常动作,身体线条清晰,编舞语汇充满自信。
PAR / 第284期 / 2016年08月号
英国脱欧成定局 文化影响尚未知
「脱欧」成定局,对英国的文化艺术界将带来什么的影响?相较於其他行业,英国的艺术文化及创意产业对於欧洲的态度更为开放,支持留欧的比例也较高,受惠於人员移动的便利与欧盟资源的挹注,英国艺文展演与人才发展得以有更广阔的视野,但随著脱欧程序启动,这些优势必然受到冲击,对文化艺术发展的影响难以预期。
PAR / 第284期 / 2016年08月号
尼斯恐攻事件 考验剧场温柔团结力量
发生在法国国庆日的尼斯恐攻事件,让距离不远、正在举行的亚维侬艺术节颇受震撼,尤其今年多出作品都涉及大规模屠杀、恐怖主义、极右派势力等主题,当剧场中深思之时,剧场外却上演真实的暴虐残杀。虽然文化部长阿祖雷与艺术总监欧利维耶.毕都发布捍卫文化艺术场域的宣言,但恐攻频频之下,剧场人是否能继续团结坚持,备受考验。
PAR / 第284期 / 2016年08月号
石库门的「新天地」 开展表演艺术新天地
廿一世纪的上海新地标「新天地」,是上海旧区开发的成功典范,为了让空间持续展现创意与活力,新天地业委会在六月端午节时举办长达两周的首届「表演艺术新天地」活动,在帐篷剧场、咖啡馆、餐厅等室内外轮番上演十七档不同形式的剧目,包含了户外多媒体、新马戏、默剧、舞蹈、街头表演、情境剧场等,可说是创造表演艺术与商业的新型业态融合方面的一次大胆尝试。
PAR / 第284期 / 2016年08月号
工厦火灾引发政府取缔 租用的艺团面临空间危机
在租金惊人的香港,有不少艺术团体租用相对廉宜的工厂大厦建立办公室和排练场,甚至成为创作发表空间,但这些空间的「非法性」一直让艺术家进退失据,同时安全的问题亦有隐忧。近期发生於九龙湾淘大工业村的大火,引发政府对工厦违规用途的取缔,让艺团担忧连这样的空间也可能消失,艺术的发展将更为艰难。
PAR / 第284期 / 2016年08月号
紊乱,定义的民主化?或创作的法西斯? 德法剧场双导演合作《我是法斯宾达》
法斯宾达是德国一九七○年代最重要的电影导演,创作跨电影与剧场,能量丰沛,政治思维也相当激进,由德国导演福克.李希特与法国导演史坦尼斯拉斯.诺德合作执导的《我是法斯宾达》,基於李希特历年来大量的个人日记、法斯宾达的电影和人生,在制作过程中与演员共同创作,演出点出当下欧洲社会面临难民潮涌入、极右派重新抬头的矛盾情绪与氛围,并进行直接的提问……
PAR / 第284期 / 2016年08月号
重译、再现、肢解 易卜生与当代同在 从《人民公敌》与《约翰.盖勃吕尔.博克曼》看当代德语剧场里的易卜生
挪威剧作家易卜生是西方剧坛的经典,也是柏林「戏剧盛会」的常客,不只一次有两出他的剧本制作入选年度十强,今年则同时入选了维也纳城堡剧院《约翰.盖勃吕尔.博克曼》与苏黎士剧院《人民公敌》,再度引起瞩目。当代导演为何热中重新诠释易卜生?从上述两出制作分析,这些百年文本充满批判,转译空间大,学院正典进入立体的舞台,依然充满当下滋味,导演有很大的挥洒空间。易卜生的文本能穿越语言与文化,维多利亚时代的旧挪威,原来是二○一六年的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