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话题

PAR / 第283期 / 2016年07月号

演出者抗议下纸媒撤评论 引发评论人反弹与焦虑

评论人Arthur Kaptainis评论加拿大歌剧团的文章,被加拿大的《国家邮报》网站撤下,引发了争议讨论。原因是加拿大歌剧团要求《国家邮报》更正这篇评论中的两处错误,却被说成是施压,因而公布往来e-mail自清,却从中看出编辑对表演评论在数位时代中缺少读者的不满,也引发了表演评论人对未来的焦虑。

PAR / 第283期 / 2016年07月号

四只老虎驾临高尔基剧院 《吃掉难民》行动嘲讽政客

以新移民剧场美学备受德语剧坛关注的柏林马克西姆.高尔基剧院,近期针对难民议题,推出《吃掉难民》行动剧,在剧场外放了一个动物牢笼,里面出现了四只活生生的大老虎,配合让没有欧盟签证的一百位难民到德国与亲友团聚的网路集资行动,宣称如果包机没法起飞,就有自愿的难民会「被老虎吃掉」,旨在戏谑讽刺,对政府施压,给予期限,敦促政府面对难民,必须采取更人道的开放政策。

PAR / 第283期 / 2016年07月号

丹玛仓库剧院新剧场 上演全女版莎剧受瞩目

近年推出不少前卫创新好戏的丹玛仓库剧院,因为场地较小席次有限,观众常常向隅,最近宣布将在伦敦王十字车站附近搭设可容纳四百廿席的临时圆形剧场,并推出全女班演出的莎剧三部曲,包括《凯撒大帝》、《亨利四世》及《暴风雨》。尽管在北美曾经出现不少全女版莎剧,在英国却相对少见,此次丹玛仓库剧院的全女性三部曲,无疑地也为莎剧的更新与诠释增添话题。

PAR / 第283期 / 2016年07月号

当代、多元、在地 珂岭国家剧院新年度节目表出炉

五月底,珂岭国家剧院新任总监瓦吉.穆阿瓦发布二○一六/一七新剧季节目,发展重点是提供当代剧作演出平台的该剧院,在身为移民后裔的穆阿瓦带领下,更将视角延伸到其他族裔的剧作家,如让非裔导演执导非裔当代剧作家作品。他自己也将执导自己写的两出剧本:《孤身孑然》与《伊底帕斯王之泪》。此外,他也积极推展青少年戏剧工作坊,让青少年有机会参与戏剧制作。并要求工作人员走出剧院推动社区活动,与在地民众「搏感情」。

PAR / 第283期 / 2016年07月号

北京青戏节以莎士比亚重振声势 期待稳定发展的未来

这几年因为经费问题,品质难以提升的「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今年终於能够因经费到位,早早宣布节目内容,将以莎翁为主题,把他卅七部剧作以及十四行诗,以演出、展览、竞赛、漫画、读剧、网路等多种形式呈现给观众,向大师致敬,同时也以莎翁为题目,让中国青年戏剧人命题作文。这样的气势,让人兴起期待之心,未来,是否也能如此稳定经营,成为北京这个「文化之都」的名片呢?

PAR / 第283期 / 2016年07月号

金丑奖得主伯纳维拉来港 主持义大利即兴喜剧大师班

二○○七年金丑奖得主伯纳维拉,六月中应「邓树荣戏剧工作室」之邀为「2016 国际戏剧大师班」访港讲课,主持六天五夜训练营,并有一场公开讲座介绍义大利即兴喜剧。伯纳维拉以简单英语与丰富肢体语言表达,让听者感受到他对其艺术的热情与专注,也提供香港表演工作者更多的肢体认识。

PAR / 第283期 / 2016年07月号

白脸的克拉普 贝克特的意象剧场 在澳门看罗伯.威尔森《最后的录音带》

让角色以长时间的静默,日常动作的重新编排,在罗伯.威尔森的舞台上不是新鲜事,他与贝克特某种程度上都视语言为不可信任的表达,一切文字注定指向空无,语言作为沟通的形式有其不可逾越的限度。在《最后的录音带》中,威尔森饰演的白脸老头克拉普,手持香蕉彷佛手持著枪,喃喃自语,自我质疑,偶尔跳舞,以无意义的意象将贝克特的剧本与角色的内在具象化……

PAR / 第283期 / 2016年07月号

诠释《克拉普最后的录音带》 剧场中轻盈的重量 德国剧场大师彼得.胥坦首访贝克特

德国剧场重量级导演彼得.胥坦,在剧场生涯中执导过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但却从未导演过贝克特的剧作,直到近期才执导《克拉普最后的录音带》,应「作品剧院」之邀,与法国知名演员贾克.威柏合作。胥坦让观众脱离快速变迁的生活,进入贝克特笔下缓慢、幽禁的个人世界,用人性化的小丑表演一步步拉近与他们的距离,让他们意识到回忆与现实辩证所产生的疑问。

PAR / 第282期 / 2016年06月号

东尼奖入围揭晓 突显百老汇「多元性」

美国的东尼奖的入围名单於五月初揭晓,近期最夯的音乐剧《汉弥顿》果不其然创下纪录,一共获得十六项提名创下东尼奖历史新纪录。这一季的百老汇可谓史上最多元化的一季,包含东尼奖提名作品中的《汉弥顿》、《踯躅而行》、《黯然失色》、《紫色姐妹花》等,都是多元族裔创作者主创或参与的制作。

PAR / 第282期 / 2016年06月号

「戏剧盛会」登场 高尔基剧院双人总监获颁最大奖

德国剧场年度盛事「戏剧盛会」在五月於柏林揭幕,十出被精选出来的年度德语制作在两周内接力演出,所有演出都有英文字幕,很多工作坊、演讲都以英文、德文进行,整个活动非常国际化。今年的最大奖「柏林戏剧奖」得主是高尔基剧院双人总监组合雪敏.朗霍夫与彦斯.希列,高达两万欧元的奖金,肯定他们不断冲撞移民禁忌的反骨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