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话题

PAR / 第308期 / 2018年08月号

德国来的《轻松五章》 刺激反思原创力与戏剧教育

七月初在北京登场的「2018柏林戏剧节在中国」,邀来了导演米罗.劳的《轻松五章》,名为轻松实则沉重的内容,却由儿童担纲演出剧中的戏中戏,所引发的思考却不仅止於戏剧本身,更衍伸到了社会及剧场的社会意义:如何透过戏剧作品来面对悲剧,又如何克服巨大的集体性心理创伤。而另一方面,剧中带入的儿童戏剧教育理念,也让人反思当下中国正掀起的儿童艺术教育风潮。

PAR / 第308期 / 2018年08月号

香港艺术中心跨界策展 多元感受作品打开观众视野

香港剧场近年跨界制作不断,独立场地也尝试挑战传统剧场想像。香港艺术中心今年推出的「跨界大龙凤艺术节」有「跨媒介、表演形式」的主题,也「著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多元化感官体验」、「了解艺术与生活关系」,如瑞士艺术家、音乐家及导演Dimitri de Perrot除了有在商场中的艺术装置,也有MYOUSIC演出,於「在」与「不在」之间探索生活、剧场、艺术的虚与实。

PAR / 第307期 / 2018年07月号

数字解码百老汇表现 营收虽好、创作力却弱

今年的东尼奖在六月初颁发,也正是时候回顾纽约剧坛过去一年表现,这次让我们透过几个数字,来一窥其中奥秘。十七亿的营收,是百老汇有史以来最高的一个剧季;今年有东尼奖提名资格的音乐剧和话剧总数只有卅部,远低於前两年……虽然票房收入增高,但创新作品量却降低,观众人数也只微幅上升,令人担忧持续依赖商业性作品,会不会是饮鸩止渴,终将造成艺术活力停滞?

PAR / 第307期 / 2018年07月号

「柏林对角线」 独立艺术家的交流平台

在柏林近期的三大表演节庆:戏剧盛会、柏林表演艺术节、舞在八月舞蹈节,都有一个独立於主要节目之外的支线活动「柏林对角线」,此活动由LAFT Berlin主办,召集人汤玛士.艾德表示柏林对角线旨在因应每个艺术节需求调整,创造一个让各地专业观众与柏林独立艺术家交流认识的空间,强调的是不同领域与文化语境的剧场工作者之间对话的可能性。

PAR / 第307期 / 2018年07月号

从兼职导演到艺术总监 朗赫斯特接掌丹玛仓库

丹玛仓库剧院宣布下一任总监将由作品高人气、备受好评的导演麦可.朗赫斯特接任,预计明年三月接下前任总监若尔克的棒子。朗赫斯特执导多出人气作品,这次是他首度担任剧院总监,备受期待。虽然有媒体对他这位白人男性接下由女性总监带出亮眼成绩的剧院感到失望,但曾与朗赫斯特共事的制作人指出,出身劳工阶层的朗赫斯特的接任,代表了劳工阶级在英国剧场圈里往前跨了一大步。

PAR / 第307期 / 2018年07月号

第卅届莫里哀戏剧奖 展现百花齐放也毁誉参半

法国剧坛盛事「莫里哀戏剧奖」颁奖典礼於五月底举办,今年的大赢家对台湾观众来说并不陌生,如阳光剧团、波默拉、朗贝尔等。莫里哀奖的种类多元繁复,充分显现法国剧场界百花齐放的面貌,但本届得主绝大部分并非是本年度的全新创作,而莫里哀奖的评选与提名机制更充满争议,奖项能给予剧场从业人员锦上添花的鼓励,但是否能改变大众对艺术的看法,令人存疑。

PAR / 第307期 / 2018年07月号

北京国家大剧院院长换人 十年功绩如何后继?

担任了十一年北京国家大剧院院长的陈平,於五月初退休,担任首任院长的他当年以北京市东城区区长的身分接任,虽非表演艺术专业出身,在经营国家大剧院的十一年中,透过自制一定质量的院藏剧目,可说是夯实了这块国家级剧院的招牌。这个职位今由现任北京副市长王宁接任,却未对外表示未来的经营理念,北京国家大剧院将怎么发展,令人关注。

PAR / 第307期 / 2018年07月号

天天在江南小镇看戏 越剧名伶夫妇打造新乐园

三月下旬在浙江嵊州举办的「国际戏剧小镇联盟」论坛,会中宣布了将在越剧的发源地浙江嵊县,以占地3.68平方公里的面积,四十五亿资金的投入,打造首座以戏剧为主的文化旅游小镇。计画由越剧名伶茅威涛与其夫婿、知名导演郭小男联手策划,理念为「打造一个适合传统文化非物质遗产的现代原乡」,不止是越剧,更含括了多样剧种艺术,以传承中国传统戏曲与文化。

PAR / 第306期 / 2018年06月号

普立兹音乐奖打破传统 首度颁给流行乐界创作者

向来得主以古典乐创作者为主的普立兹音乐奖,今年打破传统,首度颁给来自流行乐界的创作者——饶舌歌手肯卓克.拉玛,震撼了乐坛!评委还特别公开解释,普立兹奖对音乐的界定,从来就没有分类别,有人认为这可视为普立兹奖对黑人音乐的肯定,但也有人认为拉玛不需要普立兹奖来锦上添花,反而是普立兹奖想要借拉玛自抬身价,增加大众对其的认同。

PAR / 第306期 / 2018年06月号

在位仅七个月 柏林人民剧院总监在争议中下台

去年九月才风光推出接任后的首个演出,柏林人民剧院总监德康却在争议声中,在今年四月主动请辞,除了其经营计画在接任前就已经引发员工与观众的反对,接任后则因其策划的节目花费高昂费用邀请各领域艺术家参与创作,但却无法为剧院建构定目演出,导致节目品质与票房的下滑,以致财务出现危机,也导致他的下台求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