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话题

PAR / 第309期 / 2018年09月号

同志剧场三经典 同步纽约搬演引发话题

《乐队男孩》、《同性三分亲》与《美国天使》分别是一九六○、八○与九○年代的代表性同志剧作,写的都是纽约同志的故事,具有相当的时代意义,近期同时在纽约上演,也引发不少话题。而也有人提问,这三出说的都是纽约白人同志的故事,哪女同志及有色族裔的故事在那里?

PAR / 第309期 / 2018年09月号

「无外之境」展览 回顾六○年代至今的沉浸式空间

这个暑假,汤玛斯.奥伯恩德与提诺.塞格尔策划的展览「无外之境——六○年代至今的沉浸式空间」正在举行,展出自六○年代末至今的沉浸式空间艺术作品。展览以六○年代后期一系列经典作品开场,后半段观众则会随机经历到较为当代、不同定义上所谓的「沉浸式」作品,「无外之境」的策展策略意图要整理这尚在定义中的艺术命题,及其发展脉络的时间轴。

PAR / 第309期 / 2018年09月号

剧场里的参与游戏 体验一场金钱骗局

以沉浸式一对一互动的戏剧形式闻名的比利时剧团Ontroerend Goed,去年的参与式作品£¥€$ (LIES) 在爱丁堡大受欢迎,今年移师伦敦阿尔美达剧院演出。演出在一个布置如赌场的空间进行,观众化身各国银行,以筹码进行各种交易买卖金钱游戏,在剧团精准的时间结构设计下,体验金钱的起落崩盘骗局。

PAR / 第309期 / 2018年09月号

勒帕吉又一新作被迫取消 政治正确牺牲创作自由?

艺术创作是否应该合乎社会正义,还是超越一切世俗争议?在社群媒体的舆论压力下,加拿大导演勒帕吉七月底宣布取消定於十二月首演、与法国阳光剧团合作的新作Kanata,令各界措手不及。的确,一股声援弱势族群的运动近年来席卷世界,也影响了表演艺术界的生态。尽管伸张正义的行动揭露了业界的陈规陋习,但「政治正确」的诉求是否扼杀了创作自由、扭曲了艺术作品的无上价值?

PAR / 第309期 / 2018年09月号

上海打造亚洲演艺之都 你愿「打飞的」去看吗?

新剧场纷纷落成,老剧场焕然一新重新开张,国内外大型制作接力上演……人称「魔都」的上海,透过建设一批具有文化地标性的演艺空间和建筑群,形成演艺产业的规模性集聚效应,正在打造「亚洲演艺之都」!但在雄心之外,也引来不少疑虑:上海究竟需要多少剧场?又需要怎样的剧场?新剧场会沦为白天关门、晚上开门的「蚊子馆」吗?

PAR / 第309期 / 2018年09月号

「大馆」新开活动不断 港版《遥感城市》略显尴尬

前中区警署的建筑在古迹活化计画的改造下,於今年五月开张,转化为展演创作空间,开幕后推出「剧场季」活动,之后还有「舞蹈季」等,让更多人重新认识这个曾经戒备森严的警务机关。而在大馆剧场季中,也推出德国里米尼纪录剧团的香港版《遥感城市》,然而在香港这个充满焦虑、空间狭窄、速度极快、人们相对冷漠的城市,《遥感》在很多环节都显得有点尴尬。

PAR / 第308期 / 2018年08月号

新作Slav探讨非裔美国奴隶 勒帕吉太「白」引争议

上月在蒙特娄国际爵士节首演的罗伯.勒帕吉新作Slav,是一「由传统非裔美国奴隶和劳动歌曲启发的戏剧旅程。」但因表演者与创作者以白种人占多数,欠缺少数与弱势者的代表性,引爆如潮抗议,导致后续场次被取消。而另一勒帕吉与法国阳光剧团的新戏Kanata可能也有类似争议,因其主题是「从白人与原住民的冲突来检视加拿大历史」但现被指出其剧组中缺乏加国原住民。

PAR / 第308期 / 2018年08月号

名导卡斯多夫沙文言论 引燃剧场界反对性别失衡风暴

前人民剧院总监、德国知名导演卡斯多夫六月底在受访时表示,如果女性够优秀,他不反对让她执导作品,但「但我并没有见过太多」。此一言论引爆剧场工作者的抗议声浪,事实上,男女机会不均等的问题早就是德国剧场界的沉疴,因为长期的性别失衡,让女性创作者出线的机会有限,自然不容易「被看见」。剧作家史蒂莱克在《世界报》上发表公开信答辩卡斯多夫的言论,接下来也有超过七百位艺术家与剧场工作者联署史蒂莱克的声明。

PAR / 第308期 / 2018年08月号

改写十九世纪通俗剧 挑衅族群议题的政治正确

由非裔美国剧作家雅各布斯-詹金斯所创作的An Octoroon,将十九世纪爱尔兰作家布斯可特反黑奴制度的通俗剧The Octoroon搬到今日舞台,以剧中剧的形式呈现,挑衅政治正确的表象及观众对传统戏剧结构与角色的认知。剧情后设、情节复杂,角色跳进跳出,剧中黑人主角演员还涂白脸演白人角色,反讽十九世纪的黑脸滑稽剧,但眼花撩乱之际,也是要让观众重新思索社会现况。

PAR / 第308期 / 2018年08月号

戈瑟兰与米罗.劳新作 挑战观众感知

受到热浪来袭与世界杯足球赛的影响,今年亚维侬艺术节的观众人数锐减不少。尽管如此,两名青壮派艺术家的创作仍在艺术节初期惊艳四座,引起法国剧评与观众热烈的讨论。他们以实验性的呈现手法挑战剧场演出的极限,营造出前所未有的观戏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