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话题

PAR / 第306期 / 2018年06月号

歌剧《爱与暴力的启示》 班杰明、昆普、米契尔再次合作

继《进入小山》、《写於肤上》之后,作曲家乔治.班杰明与剧作家马丁.昆普再度合作,五月在伦敦推出了新歌剧《爱与暴力的启示》,并找了英国剧坛的话题导演凯蒂.米契尔执导,相当引人瞩目。《爱》剧是有关一位国王被迫在爱与政治责任之间作出选择的故事,灵感来自爱德华二世与康沃尔爵士的同性关系,以爱德华二世两个儿子的视角叙事。

PAR / 第306期 / 2018年06月号

六八怀旧风暴 席卷巴黎剧院

法国一九六八年的五月学运对法国社会影响深远,到今年刚好届满五十年,剧场界当年也发生了「占领奥德翁事件」,引发后来「文化平权」的浪潮。为了纪念此重要事件,今年奥德翁剧院特别举办了《五月精神》演出,以不同观点突显六八风暴对后世的启发,南特尔.亚蒙迪剧院的「世界无限可能艺术节」则以当代创作回顾六○年代一系列的抗争运动,追寻创建乌托邦的可能。

PAR / 第306期 / 2018年06月号

再爱一次GO不GO 张军昆曲万人演唱会盼再造颠峰

四百年前昆曲的盛况,千人於苏州虎丘PK飙歌,这是昆迷乐道的盛事,明朝的流行曲,如今是非遗雅乐,想要重现辉煌,改变势在必行。近年专注於昆曲普及推广的张军,特地在五月十八日世遗纪念日这天举办「水墨新调—新昆曲万人演唱会」,演出将昆曲结合时下的摇滚、饶舌、歌剧、民乐、合唱等形式,一场高度策画性又衔接非遗的发展轨迹,又巧妙结合了个人演艺生涯小结。

PAR / 第306期 / 2018年06月号

2017香港演艺界各有成绩 不同奖项鼓励业界再进一步

近期适逢各表演艺术奖项发表,也可一览过去一年的业界成绩,除了有剧场人跨足电影圈得到好成绩外,表演艺术界举办经年的「舞台剧奖」与「小剧场奖」也备受关注。其中年轻编剧胡境阳的成绩受两奖肯定,显见香港年轻编剧的能量提升;另方俊杰以素人学生演绎的音乐剧《奋青乐与路》拿下舞台剧奖最佳导演,也以与演艺学院学生合作的《Lysistrata》获小剧场奖最佳导演,成果斐然。

PAR / 第306期 / 2018年06月号

以叙事的身体 重探爱情故事背后的女性议题 英国国家芭蕾舞团与阿喀郎.汗的《吉赛尔》

英国国家芭蕾舞团的新版《吉赛尔》,是阿喀郎.汗首度为芭蕾舞团量身打造的舞作,不同於传统版本的浪漫爱情,阿喀郎改以后工业革命为故事背景,探讨社会阶级和性别权力的倾斜。身体语汇源出印度传统说唱舞蹈「卡达克」的阿喀郎,与舞者工作长达一年,共同激荡与发展,以丰沛的情感重诠经典舞剧,展现全新面貌。

PAR / 第306期 / 2018年06月号

真实的建构与解构 香港艺术节《深夜小狗神秘习题》《美国独立宣言之幸福大作战》

《深夜小狗神秘习题》和《美国独立宣言之幸福大作战》这两出内容截然不同的戏,形式上皆掌握了十足的剧场感。独白叙事,富饶声响,著重肢体,结合了戏剧、舞蹈和声光,即使所诉诸的作用不见得相同,前者有助於观众进入情境,后者是刻意将观众抽离於情境之外,但两者皆让整个剧场体验变得非常在场,藉由剧场内虚实的建构,来重省、破除生活中对於真实存在的迷思。

PAR / 第306期 / 2018年06月号

以「去中心」视角 探索国家机制外的世界潜规则 里米尼纪录剧团国家体制系列四部曲

德国的里米尼纪录剧团在过去两年间,陆续与幕尼黑、杜塞朵夫、德勒斯登与苏黎世四大城市剧院合作,推出国家体制系列四部曲,并於今年三月在柏林一次演出全系列。四部曲的题材看似互不相关,但都环绕在一个民主国家权力的极限,剧团截取了秘密警察、建筑工程案、演算法与世界经济论坛这四个领域,透过剧团擅长的互动演出形式,让观众体验在国家体制之外的世界运作潜规则。

PAR / 第306期 / 2018年06月号

访里米尼纪录剧团国家体制四部曲创作者 贺尔戈达.豪克:我们的剧场,是让人玩思想游戏的地方

里米尼纪录剧团这四部探索现行国家体制转变之作,在在都点出,国家的执行与运作能力愈来愈薄弱。早在九○年代英国政治学与社会学者克劳奇(Colin Crouch)即提出「后民主」(post-democratic)的概念,说明了我们得告别人民对政治事务有直接影响力的旧民主观念。在提倡解除国家管制,自由市场经济至上的新自由主义风行之际,国家多多少少已形同虚设。真正至关重要的政治、经济决策根本不取决於政客,更不在人民身上,而是在企业家与利益团体手中。为了更深入了解这四部作品,笔者在柏林特地邀约了里米尼纪录剧团的女导演贺尔歌达.豪克(Helgard Haug)谈谈其创作动机、构思与目的。

PAR / 第305期 / 2018年05月号

女性作曲家 只能是乐季中的「关键少数」?

各大乐团新乐季节目公布后,女性作曲家作品被忽略的问题又浮上台面。如芝加哥和费城交响乐团、克利夫兰乐团完全没有女性作曲家作品,相较之下,纽约爱乐、洛杉矶爱乐等还算有安排。整体说来,女性作曲家的作品被演出的比例还是远远低於男性,而从过去十年的普立兹音乐奖得主里,有四位是女性来看,艺术水准不足以解释为什么乐团的节目单上总是罕见女作曲家名字的问题。

PAR / 第305期 / 2018年05月号

米罗.劳《列宁》 透过扮装解构政治偶像神话

去年因应俄国革命百周年,米罗.劳在列宁广场剧院推出的《列宁》,今年三月再度上演。此剧延续导演之前借取自俄国十月革命中重要事件「攻占冬宫」的「攻占国会」行动,对历史事件之所以成为政治神话的解构,在剧场中让演员逐步成为历史角色,透过台上的场景及技术布署,解构剧场与影像的生产过程,以拆解剧场与影像的幻象,甚至,试图更进一步,拆解政治透过剧场或影像这类文化产物所建立的幻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