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印象手记NOTE OF PHOTOGRAPHER
艺术节
焦点
特别企画(一) Feature
- 舞文弄墨―舞蹈论述初探 / 文字 本刊编辑部 / 19
- 舞蹈:历史巨视与微视互动的媒介 / 文字 廖抱一(英国拉邦中心舞蹈博士班研究生) / 20
- 几个对舞蹈研究很有助益的网站 / 资料提供 廖抱一 整理 陈品秀 / 21
- 理论与实践对话的开始 记「舞蹈研究与台湾――新世代的展望」研讨会 / 文字 赵绮芳(英国瑟瑞Surrey大学舞蹈人类学博士候选人) / 30
- 研讨会论文摘记 / 整理 陈品秀(本刊编辑) / 31
- 当舞蹈被书写化后 / 文字 王墨林(资深剧评人) / 36
- 研讨会论文摘记 / 整理 陈品秀(本刊编辑) / 37
现象视察
异人馆
演出评论 Review
回想与回响 Echo
- 革命圣洁化的光辉进程 《白毛女》的世纪变貌 / 文字 李翠芝(特约撰述) / 59
- 「拙相」的轻喜剧表演 谈日本「折衷的作品」之《东方见闻录》 / 文字 杨美英(国立艺术学院戏剧研究所研究生) / 62
- 传唱於故事里的希望 从杨维克剧团《一千零一夜》谈起 / 文字 蔡奇璋(伦敦大学金匠艺术学院戏剧系博士候选人) / 65
- 以剧场书写历史的人 欢喜扮戏团《台湾告白【六】我们在这里》的族群意涵 / 文字 陈板(文化工作者) / 68
- 缪斯女神漫步在剧场 看「台湾文学剧场」系列谈文学作品的戏剧改编 / 文字 王友辉(剧场工作者) / 72
- 安那其的爱情晕眩之外,残余的艳羡? 《晕眩令人艳羡》的文本再现与重诠 / 文字 刘婉俐(辅仁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 / 77
- 告别「切切如私语」的琵琶年代 「琵琶名家风云录」听后 / 文字 许克巍(文化大学国乐系兼任讲师) / 80
- 阿格丽希的时光命题 首次来台音乐会听后 / 文字 樊慰慈(乐评人) / 83
- 剥去音响外壳的音乐本质 从金庆云独唱会谈起 / 文字 徐玫玲(德国汉堡大学系统音乐学博士、辅仁大学艺术学院助理研究员) / 86
- 一次遗憾的交响化演出 高市国「两岸音缘国乐情」听后 / 文字 欧光勋(国立台南艺术学院中国音乐学系讲师) /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