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藝術節
焦點
特別企畫(一) Feature
- 舞文弄墨─舞蹈論述初探 / 文字 本刊編輯部 / 19
- 舞蹈:歷史巨視與微視互動的媒介 / 文字 廖抱一(英國拉邦中心舞蹈博士班研究生) / 20
- 幾個對舞蹈研究很有助益的網站 / 資料提供 廖抱一 整理 陳品秀 / 21
- 理論與實踐對話的開始 記「舞蹈研究與台灣──新世代的展望」研討會 / 文字 趙綺芳(英國瑟瑞Surrey大學舞蹈人類學博士候選人) / 30
- 研討會論文摘記 / 整理 陳品秀(本刊編輯) / 31
- 當舞蹈被書寫化後 / 文字 王墨林(資深劇評人) / 36
- 研討會論文摘記 / 整理 陳品秀(本刊編輯) / 37
現象視察
異人館
演出評論 Review
回想與回響 Echo
- 革命聖潔化的光輝進程 《白毛女》的世紀變貌 / 文字 李翠芝(特約撰述) / 59
- 「拙相」的輕喜劇表演 談日本「折衷的作品」之《東方見聞錄》 / 文字 楊美英(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研究所研究生) / 62
- 傳唱於故事裡的希望 從楊維克劇團《一千零一夜》談起 / 文字 蔡奇璋(倫敦大學金匠藝術學院戲劇系博士候選人) / 65
- 以劇場書寫歷史的人 歡喜扮戲團《台灣告白【六】我們在這裡》的族群意涵 / 文字 陳板(文化工作者) / 68
- 繆斯女神漫步在劇場 看「台灣文學劇場」系列談文學作品的戲劇改編 / 文字 王友輝(劇場工作者) / 72
- 安那其的愛情暈眩之外,殘餘的豔羨? 《暈眩令人豔羨》的文本再現與重詮 / 文字 劉婉俐(輔仁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 / 77
- 告別「切切如私語」的琵琶年代 「琵琶名家風雲錄」聽後 / 文字 許克巍(文化大學國樂系兼任講師) / 80
- 阿格麗希的時光命題 首次來台音樂會聽後 / 文字 樊慰慈(樂評人) / 83
- 剝去音響外殼的音樂本質 從金慶雲獨唱會談起 / 文字 徐玫玲(德國漢堡大學系統音樂學博士、輔仁大學藝術學院助理研究員) / 86
- 一次遺憾的交響化演出 高市國「兩岸音緣國樂情」聽後 / 文字 歐光勳(國立台南藝術學院中國音樂學系講師) /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