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焦点
- 能剧其实比舞踏「政治」 专访大骆驼舰艺术总监磨赤儿 / 文字 李立亨(剧场文字工作者) / 4
- 钗可断,爱难催 国光京剧团演昆曲《钗头凤》 / 文字 胡惠祯(特约采访) / 7
- 侧记沈斌 武生导文戏 / 文字 胡惠祯(特约采访) / 8
- 美丽的旋律及其他 舒伯特的歌 / 文字 金庆云(声乐家,师范大学音乐系?授) / 10
- 古典、流行的另类接触 超级男高音加流行歌后 / 文字 黄瑞芬(声乐家) / 12
世界民族乐器
追忆与悼念 In Memoriam
异人馆
鲍许访台日记
回想与回响 Echo
- 碧娜一九九七在香港 记碧娜以香港?题的未命名新作 / 文字 林亚婷(本刊编辑) / 28
- 只?你 专访碧娜舞作摄影家卡波内 / 文字 林亚婷(本刊编辑) / 28
- 不完整的作品,完整的碧娜 在台北看《康乃馨》 / 文字 鸿鸿(诗人、剧场导演) / 30
- 崭新的观舞经验 《康乃馨》观后 / 文字 陈逸民(新古典舞团舞者) / 32
- 让比赛发挥正面的作用吧! 从台湾区音乐比赛谈起 / 文字 陈树熙(作曲家) / 34
特别企画(一) Feature
- 离开口号,回到剧场 / 文字 本刊编辑部 / 37
- 揭开方法演技的神秘面纱 / 文字 王婉容(美国纽约社会新校导演系硕士班?究) / 38
- 表演训练营 / 文字 本刊编辑部 / 40
- 发现亚历山大技巧 / 文字 王婉容(美国纽约社会新校导演系硕士班?究) / 43
- 方法演技的精湛演出:《四种面貌》 / 文字 王婉容(美国纽约社会新校导演系硕士班?究) / 47
- 从演员训练看台湾剧场实力提升之困境 / 文字 吴非(剧场工作者) / 51
台前幕后
- 《记得香港》多少事? / 文字 汪其楣(国立艺术学院戏剧系副?授) / 53
- 松散的亲密 古名伸与梅卓燕在跳舞 / 文字 陈品秀(本刊编辑) / 56
- 金光霹雳剧场行 / 文字 谢岱颖(新闻工作者) / 58
新秀登场
表演赋比兴
演出评论 Review
艺术节
十年演艺
- 两岸文化交流的实相与虚相 / 文字 林谷芳(民族音乐学者) / 72
- 两岸戏剧交流的多种可能性 / 文字 林克欢(中国?年艺术剧院院长) / 76
- 两岸表演艺术活动交流大事纪 / 文字 本刊编辑部 / 80
欧陆剧场
- 每晚,巴黎剧场要卖出六万张票…… / 文字 李立亨(剧场文字工作者) / 89
- 面对彼得.布鲁克 / 文字 李立亨(剧场文字工作者) / 91
- 一个台湾人在巴黎 / 文字 李立亨(剧场文字工作者) /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