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印象手记NOTE OF PHOTOGRAPHER
焦点
台前幕后
- 两出说嘴戏.编剧双「陈」记 浅谈歌仔戏轻喜剧与文学性 / 文字 张嘉容(特约采访) / 8
- 风象星座的跳跃式 组合语言舞团秋季公演「高感性档案」 / 文字 邹之牧(特约采访) / 12
- 银箔地狱里的但丁 刘绍炉用身体吟唱《神曲2001》 / 文字 陈建志(文化评论者、淡江大学英文系讲师) / 14
艺术节
特别企画(一) Feature
- 台湾表演艺术团体「大陆实战记」 / 文字 本刊编辑部 / 25
- 挣「里子」还是要「面子」? 试探台湾相关政策与现象 / 文字 傅裕惠(本刊编辑) / 26
- 一块大饼怎咽得下? 台湾现代戏剧团体的西进策略 / 文字 王亚玲(媒体工作者) / 28
- 鞭长莫及?还是悔不当初? 期待台湾传统戏曲的登陆前景 / 文字 纪慧玲(媒体工作者) / 32
- 传统当代.礼尚往来 初探台湾舞蹈登「陆」史 / 文字 王凌莉(媒体工作者) / 36
- 旅途中难以负荷的重 浅谈台湾乐界的登「陆」困境 / 文字 赖惠娟(本刊编辑) / 40
- 高潮迭起的梦幻战局 谈大陆都会区「三足鼎立」的表演艺术市场潜力 / 文字 古今(特约撰述) / 42
艺人馆
- 透视异质文化的戏剧张力 导演旅人蒋维国 / 文字 杨美英(特约采访) / 47
- 读出每一句台词的滋味 金士杰、王柏森向经典角色挑战 / 文字 杨美英(特约采访) / 48
- 如何「谋杀」莫札特的音乐? 专访《莫》剧音乐设计樱井弘二 / 文字 杨美英(特约采访) / 50
- 把眼睛放在镜框外 专业的跨剧种导演李小平 / 文字 谢东宁(特约采访) / 52
现象视察
- 攀上枝头变「凤凰」? 谈外台戏步入剧场表演的转型问题 / 文字 刘南芳(真理大学台湾文学系兼任讲师) / 55
- 怪异的文化政策,畸形的乐团体制 重审公设乐团制度 / 文字 陈树熙(作曲家、指挥家) / 58
新视窗
?活亮相
回想与回响 Echo
- 余音与新声 从汉阳歌剧团《天水关》演出谈北管戏的传承危机 / 文字 刘秀庭(国立台北艺术大学传统艺术研究所硕士) / 67
- 狂野与柔媚兼具的漂亮出击 克里斯汀.沃斯及洛弘.布龙夏萨克斯风音乐会 / 文字 颜庆贤(国立台湾艺术学院讲师) / 70
- 声音也要放轻松 与夏日音乐节一同放暑假 / 文字 李茶(音乐文字工作者) / 72
- 新世纪备忘录 城市当代舞团「惊鸿六瞥」在香港 / 文字 林亚婷(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舞蹈博士班研究生) / 75
- 养出一只天鹅来 从《大红灯笼高高挂》谈大陆芭蕾的发展 / 文字 欧建平(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外国舞蹈研究室主任) /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