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刘鹗遇上德布西 音乐会剧场《老残?印象》迸出火花

旅英音乐家张安婷跨足剧场界担任编导,将刘鹗、德布西两人的想法融合在一起,推出《老残.印象》。 (张震洲 摄)
AAA
微博 微信 复制网址

《老残游记》与法国作曲家德布西有何关联?在刘鹗与德布西的经典交织下,「音乐会剧场」连结当代台湾,创造《老残?印象》千层艺术世界及无尽的思考空间,迸出灿烂火花。

音乐会剧场《老残?印象》

7/6-8  19:30  7/8-9  14:30

台北  国家两厅院实验剧场

INFO  www.facebook.com/theConcertTheatre

清末文学大师刘鹗作品《老残游记》除了令人惊艳的中文描景,笔下的老残是以什么角度处於西方东渐的清朝?同时期,法国作曲家德布西却被东方文化深深吸引,从未到过东方的他,利用想像创造出西方音乐从未出现过的声响。在刘鹗与德布西的经典交织下,「音乐会剧场」(Concert Theatre)连结当代台湾,创造出《老残?印象》千层艺术世界及无尽的思考空间。

德布西善用五声音阶,并曾受到印尼音乐及日本绘画影响创作,他的印象派音乐中,透露出强烈的东方色彩。《老残?印象》编导张安婷表示,为了让德布西和刘鹗相逢,她以钢琴、长笛和大提琴为编制,演奏多首德布西改编作品,并邀请演员徐华谦和剧场新锐张智一同台主演,「音乐和戏剧在表演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有著同样重要的角色,相互在台上产生对话,传达给观众一个深刻的经验与更丰富的故事。」

音乐会剧场究竟是怎样的表演?旅英音乐家张安婷觉得古典音乐和现代人的距离太过遥远,传统音乐会已经没有办法让大多数非专业的观众感到共鸣。二○一二年,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Royal Academy of Music)及英格兰艺术委员会(Arts Council England)支持下,张安婷以音乐家暨剧场工作者身分成立表演艺术公司「音乐会剧场」,希望藉由结合音乐与另一个艺术形式,挑战传统诠释,带给观众全新的艺术观点。

「我因为在音乐、剧场两边都有更深的期待而成立『音乐会剧场』。古典音乐在演出上比较少追求形式上的突破,而且大部分演奏家在音乐诠释上都墨守成规;另一方面,音乐在搭配戏剧上总是以一个氛围或节奏的辅助存在,但对我而言,音乐可以比这种配乐形式说出更多话,增加更多戏剧上的表现。」张安婷表示,她做音乐会剧场的目标是希望带给观众,无论在音乐或戏剧的感受上,都是独特的经验,最终把这个表演艺术风格发展成一个新的剧种(gen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