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块动舞团《归属习题》 探讨全球化身分认同

《归属习题》故事从移居异地的白领阶级与艺术工作者说起,九位主角身处不同情境,却面临相同问题,一幕幕涉及国籍、性别、性与历史冲突的情节 (张震洲 摄)
AAA
微博 微信 复制网址

全球化浪潮之下,现代人可能会迷失在「身分」、「认同」与「辨识」等问题上,即将登场演出的澳洲块动舞团《归属习题》中,便以「归属」作为创作核心,探讨人们面临的各种认同议题。

 

2015舞蹈秋天―澳洲块动舞团《归属习题》

11/20-21  19:45   11/22  14:45

台北 国家戏剧院

INFO  02-33939888

全球化浪潮之下,现代人可能会迷失在「身分」(identification)、「认同」(identity)与「辨识」(recognition)等问题上,即将登场演出的澳洲块动舞团《归属习题》中,便以「归属」作为创作核心,探讨全球化及社群网络盛行的影响下,在异地工作生活的人们所面临的各种认同议题。

《归属习题》由荷兰舞蹈金天鹅奖得主编舞家安努克•范•黛可(Anouk van Dijk)与德国编剧及导演福克.李希特(Falk Richter)联手打造,李希特表示:「『归属』不单是理论上的建构,更关乎个人经验」。安努克•范•黛可则想进一步探索「我可以做『我』自己吗?」及「『我』是什么组成的?」两项问题,并将哲学上的思考理论带入肢体动作中。

安努克•范•黛可说:「每位表演者独特的身体语言与特殊的成长经历融入演出,他们生命中的真实经验,被重整后转换成《归属习题》中的演出台词及肢体动作,呈现出独一无二的况味。」

安努克•范•黛可与李希特两人合作长达十五年,总是结合舞者和演员一起共同创作,并针对不同的主题发想。他们习惯在同一个议题上从不同的角度观点切入,发展成不同的段落、不同的场景,以这样的方式,让观众感受这个议题的多重层次和实际上的复杂度。

除了剧本文字与身体层面,《归属习题》连空间的安排都有不同的层次。他们将创作视为一个整体,既不是传统的叙事,也不是传统的编舞,因此,他们的合作激发了独特的表达方式,也希望观众观赏后,留一段时间消化并思索这些当代人会面临的各种议题。

《归属习题》不但呈现了对於各种有关「认同感」的观察,也深入地从个人经验去探讨性向、时下的求爱方式、种族议题及大量变异的次文化行为模式。作品里,生活中的无聊琐事与对人生的洞察,交织而成一部「人间喜剧」(comédie humaine),从网路交友和远距离恋情,到澳洲广袤的天空下人们亲密相拥的情景,绘织出人间百态。

【欲知更多详情,请见《PAR表演艺术》杂志2015年10月号焦点专题〈《归属习题》 全球化的精神抽搐〉;免费下载《PAR表演艺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