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塊動舞團《歸屬習題》 探討全球化身分認同

《歸屬習題》故事從移居異地的白領階級與藝術工作者說起,九位主角身處不同情境,卻面臨相同問題,一幕幕涉及國籍、性別、性與歷史衝突的情節 (張震洲 攝)
AAA
微博 微信 複製網址

全球化浪潮之下,現代人可能會迷失在「身分」、「認同」與「辨識」等問題上,即將登場演出的澳洲塊動舞團《歸屬習題》中,便以「歸屬」作為創作核心,探討人們面臨的各種認同議題。

 

2015舞蹈秋天─澳洲塊動舞團《歸屬習題》

11/20-21  19:45   11/22  14:45

台北 國家戲劇院

INFO  02-33939888

全球化浪潮之下,現代人可能會迷失在「身分」(identification)、「認同」(identity)與「辨識」(recognition)等問題上,即將登場演出的澳洲塊動舞團《歸屬習題》中,便以「歸屬」作為創作核心,探討全球化及社群網絡盛行的影響下,在異地工作生活的人們所面臨的各種認同議題。

《歸屬習題》由荷蘭舞蹈金天鵝獎得主編舞家安努克•范•黛可(Anouk van Dijk)與德國編劇及導演福克.李希特(Falk Richter)聯手打造,李希特表示:「『歸屬』不單是理論上的建構,更關乎個人經驗」。安努克•范•黛可則想進一步探索「我可以做『我』自己嗎?」及「『我』是什麼組成的?」兩項問題,並將哲學上的思考理論帶入肢體動作中。

安努克•范•黛可說:「每位表演者獨特的身體語言與特殊的成長經歷融入演出,他們生命中的真實經驗,被重整後轉換成《歸屬習題》中的演出台詞及肢體動作,呈現出獨一無二的況味。」

安努克•范•黛可與李希特兩人合作長達十五年,總是結合舞者和演員一起共同創作,並針對不同的主題發想。他們習慣在同一個議題上從不同的角度觀點切入,發展成不同的段落、不同的場景,以這樣的方式,讓觀眾感受這個議題的多重層次和實際上的複雜度。

除了劇本文字與身體層面,《歸屬習題》連空間的安排都有不同的層次。他們將創作視為一個整體,既不是傳統的敘事,也不是傳統的編舞,因此,他們的合作激發了獨特的表達方式,也希望觀眾觀賞後,留一段時間消化並思索這些當代人會面臨的各種議題。

《歸屬習題》不但呈現了對於各種有關「認同感」的觀察,也深入地從個人經驗去探討性向、時下的求愛方式、種族議題及大量變異的次文化行為模式。作品裡,生活中的無聊瑣事與對人生的洞察,交織而成一部「人間喜劇」(comédie humaine),從網路交友和遠距離戀情,到澳洲廣袤的天空下人們親密相擁的情景,繪織出人間百態。

【欲知更多詳情,請見《PAR表演藝術》雜誌2015年10月號焦點專題〈《歸屬習題》 全球化的精神抽搐〉;免費下載《PAR表演藝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