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音符舞团《木目蒙》 蒙眼探索真相

林春辉创作的《相》,运用男女双人舞拉、扯、丢、抛、遮、抢、抓等高难度且复杂的动作,试图呈现政商媒体之间的真假斗争角力。 (张震洲 摄)
AAA
微博 微信 复制网址

肢体音符舞团推出青春场《木目蒙》,由与舞团合作多年的舞者许玮玲及林春辉创作及演出,希望透过年轻创作者的观点,结合当下社会现象的题材,再次展现不同的舞蹈风景。

《木目蒙》青春场创作平台演出计画

11/6-8  19:30  11/7-8  14:30

牯岭街小剧场一楼实验剧场

INFO  02-88611517#14

当两位舞者在场上蒙眼跳舞,会是什么样的光景?肢体音符舞团推出青春场《木目蒙》,由与舞团合作多年的舞者许玮玲及林春辉创作及演出,希望透过年轻创作者的观点,结合当下社会现象的题材,再次展现不同的舞蹈风景。

演出前一周,艺术总监华碧玉因视网膜剥离,右眼失明,她说:「当你原本看得见,却变得看不见的时候,才能让我们重新去思考:你的心跟你对周遭的关怀到底有多少,人与人间彼此的关心有多少?你可不可以在看不见的状况下,打开你的耳朵你的心,用其他感官真正关心,互相包容,做一个相互的连结。」这突如其来的身心变化,恰巧与《木目蒙》两出舞作《相》及《蒙》的主题相似。

林春辉有感於台湾近年一一被揭发的黑心事件,从牛奶、酱油、面条、排放废水判无罪到阿帕契等,面对是非价值颠倒的乱象,他经常思索:「生活中存在多少双面人?眼前的真相是真的吗?」以上种种,激发了林春辉的创作灵感,透过探戈、恰恰、华尔兹肢体的呈现,对生活环境有所警惕与反思,我们到底是活在谎言之中,还是必须勇敢地追求事实真相?

《相》的编舞从社交礼仪的握手出发,转化为与舞者陈奕涵的亲密舞步,暧昧却暗中搞鬼的双人舞中,揭穿台面上、下的双重态度,更运用领带及面具的拉、扯、丢、抛、遮、抢、抓等高难度且复杂的动作,试图呈现政商媒体之间的真假斗争角力。

许玮玲作品《蒙》的发想则来自人心的复杂,生活中明眼人经常可以看见,却看不见。许玮玲曾罹患「中心性浆液视网膜炎」,一只眼睛无法对焦,形同失明。在她的舞作中,她与资深舞者郭芳伶合作,将自己经历失明的经验放在舞作中,她说,当失去了视觉,其他四感会特别敏锐,「蒙上眼睛,打开感官知觉,把自己放心的交给对方,也许,不尽完美却诚可贵。」

《木目蒙》从生活出发,希望观众以多元的面向看待世界,寻找感动人心之处,用更宽广的视野面对生活。除了要有自我意识,更要打开自我受限的常态,用更客观的角度面对所遇到的人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