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床剧团与中山女高联手出击 打造全新剧作《停格》

河床剧团与中山女高合作推出全新剧作《停格》,让入选的学生演员透过微观方式观看生活周遭。 (张震洲 摄)
AAA
微博 微信 复制网址

擅长创造超现实意象的河床剧团与中山女高合作,担纲2016台北艺术节开幕演出,打造全新剧作《停格》,如诗的画面,倾诉女高中生的私密情绪与爱恋心事。

河床剧团X中山女高《停格》

9/9-10  19:30  9/11  14:30

台北  水源剧场

INFO  www.taipeifestival.org

以「艺术改变你的生活」为策展主题的2016台北艺术节正式开跑,策展人耿一伟特地邀请擅长创造超现实意象的河床剧团与中山女高合作,担纲艺术节开幕演出,打造全新剧作《停格》,如诗的画面,倾诉女高中生的私密情绪与爱恋心事。

《停格》的创作理念来自於英国摄影师爱德华.迈布里奇(Eadweard J. Muybridge)一八七八年的知名作品《运动中的马》。当时,人们对於马在奔驰时四只脚是否同时离地议论纷纷,僵持不下;迈布里奇突破性地运用高速摄影技术,为奔跑中的马留下多段停格画面,透过画面分析,找到了马的四只脚同时离地的证据。

导演郭文泰表示,迈布里奇的贡献不只是解决了马飞奔时四只脚是否同时离地的问题,更突破了人类视力的局限,让我们看到关於人存在的无数细节,改变了人们观察及体验世界的方式。这种微观的创作精神,到了百年后的今天仍十分重要,在大卫.林区(David Lynch)、罗伯.威尔森(Robert Wilson)和比尔.维欧拉(Bill Viola)的作品中都可看到迈布里奇的影响。

「现代人都十分忙碌,上班、下班、吃饭、睡觉、追赶做不完的To do list。一有空档就低头看手机,一刻也无法安静,鲜少有人愿意停下来,抬头看看四周,感受一下周遭的人事物。」郭文泰说,如果我们能暂停、停格、安静,用所有感官体会这个世界,享受当下,我们就会对人生有新的看法。

这次合作从今年二月起,由河床剧团的讲师为中山女高规画一学期的表演艺术课程,再从参与课程的廿位学生中挑选出六位演员,并邀请爵士舞蹈社担任舞群。排练跟剧本发展同步进行,以这些入选学生的生命故事为基础,结合影像与音乐,捕捉城市生活的点滴,化为记忆中的感受。

郭文泰说,目前这群高中生对台北的认识都是透过父母或师长的带领,这更显现了在台湾社会中家庭及教育的影响力,「高中这个阶段很特别,她们正在认识这个世界,形塑自己的样态。」

《停格》对高中生最大的挑战是什么?郭文泰指出,她们不能再遵循老师说什么、课本说什么,而必须不断思考「自己」说了什么。而纪录剧场有趣之处就是透过这些演员的人生经验创作,透过她们的眼光和感受观看我们熟悉的台北市,「她们虽然还是学生,但同时也是艺术家(我们相信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藉由一起工作的过程,让她们展现自己,为青春留下特别的回忆。」

【欲知更多详情,请见《PAR表演艺术》杂志2016年9月号「编辑精选」〈为台北定影 让青春停驻 河床剧团与中山女高《停格》〉;免费下载《PAR表演艺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