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床劇團與中山女高聯手出擊 打造全新劇作《停格》
擅長創造超現實意象的河床劇團與中山女高合作,擔綱2016臺北藝術節開幕演出,打造全新劇作《停格》,如詩的畫面,傾訴女高中生的私密情緒與愛戀心事。
河床劇團X中山女高《停格》
9/9-10 19:30 9/11 14:30
台北 水源劇場
INFO www.taipeifestival.org
以「藝術改變你的生活」為策展主題的2016臺北藝術節正式開跑,策展人耿一偉特地邀請擅長創造超現實意象的河床劇團與中山女高合作,擔綱藝術節開幕演出,打造全新劇作《停格》,如詩的畫面,傾訴女高中生的私密情緒與愛戀心事。
《停格》的創作理念來自於英國攝影師愛德華.邁布里奇(Eadweard J. Muybridge)一八七八年的知名作品《運動中的馬》。當時,人們對於馬在奔馳時四隻腳是否同時離地議論紛紛,僵持不下;邁布里奇突破性地運用高速攝影技術,為奔跑中的馬留下多段停格畫面,透過畫面分析,找到了馬的四隻腳同時離地的證據。
導演郭文泰表示,邁布里奇的貢獻不只是解決了馬飛奔時四隻腳是否同時離地的問題,更突破了人類視力的侷限,讓我們看到關於人存在的無數細節,改變了人們觀察及體驗世界的方式。這種微觀的創作精神,到了百年後的今天仍十分重要,在大衛.林區(David Lynch)、羅伯.威爾森(Robert Wilson)和比爾.維歐拉(Bill Viola)的作品中都可看到邁布里奇的影響。
「現代人都十分忙碌,上班、下班、吃飯、睡覺、追趕做不完的To do list。一有空檔就低頭看手機,一刻也無法安靜,鮮少有人願意停下來,抬頭看看四周,感受一下周遭的人事物。」郭文泰說,如果我們能暫停、停格、安靜,用所有感官體會這個世界,享受當下,我們就會對人生有新的看法。
這次合作從今年二月起,由河床劇團的講師為中山女高規畫一學期的表演藝術課程,再從參與課程的廿位學生中挑選出六位演員,並邀請爵士舞蹈社擔任舞群。排練跟劇本發展同步進行,以這些入選學生的生命故事為基礎,結合影像與音樂,捕捉城市生活的點滴,化為記憶中的感受。
郭文泰說,目前這群高中生對台北的認識都是透過父母或師長的帶領,這更顯現了在台灣社會中家庭及教育的影響力,「高中這個階段很特別,她們正在認識這個世界,形塑自己的樣態。」
《停格》對高中生最大的挑戰是什麼?郭文泰指出,她們不能再遵循老師說什麼、課本說什麼,而必須不斷思考「自己」說了什麼。而紀錄劇場有趣之處就是透過這些演員的人生經驗創作,透過她們的眼光和感受觀看我們熟悉的台北市,「她們雖然還是學生,但同時也是藝術家(我們相信人人都可以是藝術家),藉由一起工作的過程,讓她們展現自己,為青春留下特別的回憶。」
【欲知更多詳情,請見《PAR表演藝術》雜誌2016年9月號「編輯精選」〈為台北定影 讓青春停駐 河床劇團與中山女高《停格》〉;免費下載《PAR表演藝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