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景翔演剧团《女仆》 全新重制经典文本
杨景翔演剧团新作《女仆》,延伸一贯对女性观点的独特诠释,以法国剧作家尚・惹内一九四七年诞生的经典文本,用戏中戏形式刻画社会阶级对立下,压抑而扭曲的底层人性。
杨景翔演剧团全新制作《女仆》
6/23-24 19:30 6/24-25 14:30
台北 水源剧场
INFO www.facebook.com/yangtheatre/
杨景翔演剧团新作《女仆》,以法国剧作家尚・惹内(Jean Genet)一九四七年诞生的经典文本,用戏中戏形式刻画社会阶级对立下,压抑而扭曲的底层人性。
《女仆》故事源自於法国一九三○年的真实事件(两个孤儿院长大的女佣杀死雇主一家人),在剧本中,尚・惹内运用许多艰难的文字表达女仆们的心境,甚至让人质疑,以女仆的教育程度,是否真的可以运用出这样艰深的文字。在杨景翔演剧团的全新版制作里,舞台如同一个温室,象徵著在自己幻想中取代夫人的女仆们如同温室中的花朵一般,期待被呵护,甚至希望变得如同夫人般的美丽而有地位。於是乎,一九四○年代产生的这个剧本,在杨景翔的心中,与现代社会有了一个连结性:当女仆们妄想假扮成夫人时,他们是否如同现代的人们一样,对於自我的存在也有相同的质疑?而现代的人们用社群软体提醒自我的存在,舞台上的女仆们则用一种仪式性的扮演,渴望踏上另一个社会阶层。
杨景翔表示,对照台湾社会现在关注的议题,例如:权力、贫富与阶级之间,世代的复制并难以翻转,力争上游却处处受限的窘况,「我将这些古今中外共通的议题,随不同场域时空、不同语言,以台湾观点的样貌再次重制《女仆》。」
这次创作中还有一个特别之处,杨景翔特别邀请波兰女演员卡霞参与演出,这种从跨越国度的文化扮演,也是这次特别想表现的,形成另外一种阶级与文化对照的诠释纬度,让语言也成为了戏中戏扮演的一种阶级对比。
从《在日出之前说早安》、《明年,或者明天见》到这次选择《女仆》演绎,杨景翔延伸一贯对女性观点的独特诠释,并特邀曾旅法且长期担任中法翻译的评论人与策展人周伶芝担任剧本翻译与戏剧顾问,透过重新翻译原版法文剧本,从经典改编看见剧场跨越年代的共通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