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景翔演劇團《女僕》 全新重製經典文本

楊景翔演劇團新作《女僕》,由劇場百變天后徐堰鈴、劇團台柱蔡佾玲、波蘭女演員卡霞領銜主演。 (張震洲 攝)
AAA
微博 微信 複製網址

楊景翔演劇團新作《女僕》,延伸一貫對女性觀點的獨特詮釋,以法國劇作家尚‧惹內一九四七年誕生的經典文本,用戲中戲形式刻畫社會階級對立下,壓抑而扭曲的底層人性。

楊景翔演劇團全新製作《女僕》

6/23-24  19:30  6/24-25  14:30

台北  水源劇場

INFO  www.facebook.com/yangtheatre/

楊景翔演劇團新作《女僕》,以法國劇作家尚‧惹內(Jean Genet)一九四七年誕生的經典文本,用戲中戲形式刻畫社會階級對立下,壓抑而扭曲的底層人性。

《女僕》故事源自於法國一九三○年的真實事件(兩個孤兒院長大的女傭殺死雇主一家人),在劇本中,尚‧惹內運用許多艱難的文字表達女僕們的心境,甚至讓人質疑,以女僕的教育程度,是否真的可以運用出這樣艱深的文字。在楊景翔演劇團的全新版製作裡,舞台如同一個溫室,象徵著在自己幻想中取代夫人的女僕們如同溫室中的花朵一般,期待被呵護,甚至希望變得如同夫人般的美麗而有地位。於是乎,一九四○年代產生的這個劇本,在楊景翔的心中,與現代社會有了一個連結性:當女僕們妄想假扮成夫人時,他們是否如同現代的人們一樣,對於自我的存在也有相同的質疑?而現代的人們用社群軟體提醒自我的存在,舞台上的女僕們則用一種儀式性的扮演,渴望踏上另一個社會階層。

楊景翔表示,對照台灣社會現在關注的議題,例如:權力、貧富與階級之間,世代的複製並難以翻轉,力爭上游卻處處受限的窘況,「我將這些古今中外共通的議題,隨不同場域時空、不同語言,以台灣觀點的樣貌再次重製《女僕》。」

這次創作中還有一個特別之處,楊景翔特別邀請波蘭女演員卡霞參與演出,這種從跨越國度的文化扮演,也是這次特別想表現的,形成另外一種階級與文化對照的詮釋緯度,讓語言也成為了戲中戲扮演的一種階級對比。

從《在日出之前說早安》、《明年,或者明天見》到這次選擇《女僕》演繹,楊景翔延伸一貫對女性觀點的獨特詮釋,並特邀曾旅法且長期擔任中法翻譯的評論人與策展人周伶芝擔任劇本翻譯與戲劇顧問,透過重新翻譯原版法文劇本,從經典改編看見劇場跨越年代的共通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