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宗庆打击乐团诙谐幽默的击乐「告白」热闹开演
朱宗庆打击乐团今年以「告白」为题,一次推出不同内容的两套节目,「遇见五位作曲家的真实告白」特邀乐界五位中生代作曲家以「告白」为题委托创作;北中南三地则有集结打击乐「非典型」曲目的另一种「告白」音乐会,邀请乐迷好友倾听打击乐的告白之声。
朱宗庆打击乐团「告白」
遇见五位作曲家的真实告白
3/9 19:30 台北 国家音乐厅
绽放美好关系的非典型告白
3/10 19:30 台北 国家音乐厅
3/23 19:30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3/24 14:30 台中国家歌剧院大剧院
INFO 02-28919900转888
朱宗庆打击乐团今年第一季年度公演以「告白」为题,一次推出不同内容的两套节目,「遇见五位作曲家的真实告白」特邀乐界五位中生代作曲家林芳宜、官大为、洪雅惠、刘韦志、钟启荣以「告白」为题委托创作;北中南三地则有集结打击乐「非典型」曲目的另一种「告白」音乐会,邀请乐迷好友倾听打击乐的告白之声。
非典型告白 带给观众新奇体验
什么是「非典型」打击乐?朱宗庆打击乐团团长吴思珊解释:「除了平常看到的木琴、铁琴等舞台上的经典乐器之外,配上意想不到的肢体、黑光、电音、生活器具等元素,以打击乐型式呈现,就是『非典型』」。
艺术总监朱宗庆表示,乐团多年来在投入委托创作、跨界创新的过程中,除了时常以各种琴类、鼓类共同敲打合奏方式演出打击乐的「典型」作品外,也跟愈来愈多的「非典型」击乐创作相遇。这些「非典型」的击乐作品,不但打破打击乐惯常使用的表达方式和媒介素材,扩大众人对打击乐演出的界定和想像,并逐渐具备「自成一格」的属性。此次公演,乐团集结这些趣味盎然的作品作整场「非典型」打击乐演出,透过团员专业的诠释能力及极具创造力的演绎,展现打击乐在不同时间点的「非典型梦幻」,相信会带给乐迷另一番绮丽感受。
非典型压箱宝乐曲大声告白 邀请观众一同尽情狂嗨
策画「非典型告白」音乐会时,为能带给观众不一样的音乐会聆赏体验,朱宗庆以严格标准,从表演形式、乐器呈现等层面,多次调整后所决定的最终演出曲目,集结乐团多年来典藏的打击乐「压箱宝」,为观众带来十首毫无冷场的精采乐曲。
要在第一季公演中推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演出节目,对身经百战的团员来说也是一大挑战。历经排练过程,许多乐团团员不约而同表示,演出「非典型」音乐会,比演出一般的「典型」音乐会挑战更大,「『非典型』音乐会不使用演奏家惯用的乐器,而是尝试透过其他方式创造出打击乐声响,并且达到专业的呈现,看似轻松,实则困难重重。」
例如《妈妈奏鸣曲》这首作曲家钱南章早期为乐团创作的作品,用人声模拟打击乐效果,整首曲子完全没有使用任何乐器,仅以注音符号四个声韵和轻声发音安排口语的节奏,让整首曲子充满幽默与惊奇。此外,《这不是一颗球》同样颠覆观众对打击乐的想像,作品中演出者与预录的声音合作,透过大量身体敲击与夸张的动作表情,将节奏肢体化,「玩」出一颗观众看不到的球。
另外,用非常规的方式玩转打击乐器,也是一种「非典型」。在《火星部落》中,作曲家有感於打击乐手长期受乐器大量搬运之累,特别创作了一首只需要一台马林巴木琴的四重奏。除了木琴之外,定音鼓也照样能打破观者对打击乐的既定印象,通常为一人演奏多颗的定音鼓,在驻团作曲家洪千惠创作的《圆桌武士》中,大胆使用十位打击乐手协力演奏十颗定音鼓,以无双的默契呈现战鼓声四起的中世纪传说。
朱宗庆打击乐团在这一次音乐会里,也将带来多首未曾演出过的打击乐曲,献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视听觉飨宴。例如:作曲家艾文・崔文诺的《振臂疾呼》,表演者在演奏的过程中,一边运用扩音器有节奏地呼喊,象徵群众为社会事件抗争的团结呐喊。《谢谢你 (____)》是作曲家杰森・楚庭所作,这首小鼓作品完全没有使用到鼓棒击打,而是使用琴槌、刷子、手指和硬币敲打鼓面发出声响,以这首曲子感谢乐迷长期以来的一路相伴。由朱宗庆打击乐团创意改编的《π》,用动作的「拍」结合圆周率「π」无穷无尽的概念,名曲改编配上趣味的生活器具再改造,绝对超乎观众期待。
还有极具挑战性的合奏作品《飓风》、结合黑光与电子音效的《秀逗》,以及用喇叭声和吆喝声重现二手车贩售氛围的《二手车销售员》,所有曲子皆挑战打击乐的无限可能,以一系列「非典型」压箱宝乐曲向观众告白。资深团员黄?俨说:「透过这些曲子,我们想告诉乐迷朋友,打击乐可不是只有想像中的这样!」
【欲知更多详情,请见《PAR表演艺术》杂志2018年2月号「即将上场」〈朱宗庆打击乐团春季演出 两场告白 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免费下载《PAR表演艺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