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点子剧展《阿拉伯之夜》 魔幻写实呈现都市人疏离感
大楼突然停水,开展出魔幻写实的故事。导演廖若涵选用了德国当代剧作家罗兰・希梅芬尼同名作《阿拉伯之夜》,以对位的视觉意象与听觉声响,结构出都市丛林内人们疏离的生活图像。
2015新点子剧展《阿拉伯之夜》
5/22~23 19:30 5/23~24 14:30
6/11~13 19:30 6/13~14 14:30
台北 国家戏剧院实验剧场
INFO 02-33939888
台南人剧团《阿拉伯之夜》
6/26~28 19:30 6/27~28 14:30
台南 台南文化中心国际厅原生剧场
INFO 06-3362632
大楼突然停水,管理员一句「我听见水声」,串联起五个少有交集的人物延展出魔幻写实的故事。导演廖若涵选用了德国当代剧作家罗兰・希梅芬尼同名作《阿拉伯之夜》,以对位的视觉意象与听觉声响,结构出都市丛林内人们疏离的生活图像。
《阿拉伯之夜》的叙述观点不断转换交错,呈现多重悬疑的叙事视角,这一点特别吸引廖若涵。为何挑选这剧本?除了喜爱《阿拉伯之夜》精密结构的奇幻狂想元素外,她还给自己出了一道难题:在有限的剧场空间创造一栋大楼、一座沙漠,并开展错综复杂的情节。
此外,剧作中提到的声音也是吸引廖若涵的原因。在舞台表现上,她利用很多声音线索串联不同的角色,例如:水声、狼的嚎叫声、隔壁邻居的电话声等,演员利用自己的声音呈现听觉上的感受,让现场观众能够实际体会剧本所传达的角色内心情绪。文本中各种都市生活的写实声音,就像一个个音符,牵引剧中人物的情感、恐惧与渴望。
廖若涵表示,虽然这是二○○一年的剧本,罗兰・希梅芬尼描绘疏离感的都市空间仍然符合当下的社会现况。透过剧本,她想挑战现在的剧场到底可以利用什么样的想像空间,使剧场成为舞台演员与观众之间沟通的媒介。
在执导演出时,廖若涵觉得复杂程度大过之前的《行车纪录》、《安平小镇》等剧本,五位演员的故事在不同时间转换上齐头并进。在极简的空台上,每个角色没有一丝喘息,与观众近距离接触,展现强大的爆发力,也形成一个互为支柱的有机体,开展出一篇篇简短的黑暗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