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點子劇展《阿拉伯之夜》 魔幻寫實呈現都市人疏離感

《阿拉伯之夜》刻劃現代都市中疏離的人際關係與失效的語言溝通,但當演員直接面對觀眾陳述時,卻用話語開啟觀眾無邊的想像。 (張震洲 攝)
AAA
微博 微信 複製網址

大樓突然停水,開展出魔幻寫實的故事。導演廖若涵選用了德國當代劇作家羅蘭‧希梅芬尼同名作《阿拉伯之夜》,以對位的視覺意象與聽覺聲響,結構出都市叢林內人們疏離的生活圖像。

2015新點子劇展《阿拉伯之夜》

5/22~23  19:30  5/23~24  14:30

6/11~13  19:30  6/13~14  14:30

台北  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INFO 02-33939888

 

台南人劇團《阿拉伯之夜》

6/26~28  19:30  6/27~28  14:30

台南 臺南文化中心國際廳原生劇場

INFO 06-3362632

大樓突然停水,管理員一句「我聽見水聲」,串聯起五個少有交集的人物延展出魔幻寫實的故事。導演廖若涵選用了德國當代劇作家羅蘭‧希梅芬尼同名作《阿拉伯之夜》,以對位的視覺意象與聽覺聲響,結構出都市叢林內人們疏離的生活圖像。

《阿拉伯之夜》的敘述觀點不斷轉換交錯,呈現多重懸疑的敘事視角,這一點特別吸引廖若涵。為何挑選這劇本?除了喜愛《阿拉伯之夜》精密結構的奇幻狂想元素外,她還給自己出了一道難題:在有限的劇場空間創造一棟大樓、一座沙漠,並開展錯綜複雜的情節。

此外,劇作中提到的聲音也是吸引廖若涵的原因。在舞台表現上,她利用很多聲音線索串聯不同的角色,例如:水聲、狼的嚎叫聲、隔壁鄰居的電話聲等,演員利用自己的聲音呈現聽覺上的感受,讓現場觀眾能夠實際體會劇本所傳達的角色內心情緒。文本中各種都市生活的寫實聲音,就像一個個音符,牽引劇中人物的情感、恐懼與渴望。

廖若涵表示,雖然這是二○○一年的劇本,羅蘭‧希梅芬尼描繪疏離感的都市空間仍然符合當下的社會現況。透過劇本,她想挑戰現在的劇場到底可以利用什麼樣的想像空間,使劇場成為舞台演員與觀眾之間溝通的媒介。

在執導演出時,廖若涵覺得複雜程度大過之前的《行車紀錄》、《安平小鎮》等劇本,五位演員的故事在不同時間轉換上齊頭並進。在極簡的空台上,每個角色沒有一絲喘息,與觀眾近距離接觸,展現強大的爆發力,也形成一個互為支柱的有機體,開展出一篇篇簡短的黑暗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