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守曜《我的洋娃娃》 女性展现自主

《我的洋娃娃》演绎角色间彼此试探、算计与诱惑,各施本领展演出一幕幕性别政治的戏码。 (张震洲 摄)
AAA
微博 微信 复制网址

剧导刘守曜改编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满满二十七车的棉花》的作品《我的洋娃娃》,采用荒谬剧概念来演绎,保留原著中的喜剧基调及情节发展,翻转女主角性格,更具自主权。

2015新点子剧展《我的洋娃娃》

5/15~16  19:30   5/16~17  14:30

台北 国家戏剧院实验剧场

INFO  02-33939888

剧导刘守曜改编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满满二十七车的棉花》的作品《我的洋娃娃》,采用「荒谬剧」概念来演绎,保留原著中的喜剧基调及情节发展,改编后的情境从台湾一九八○年代极为兴盛的「填充玩具」家庭代工出发,除了翻转女主角性格,更具自主权,两名男性角色的心理也增添层次。

对刘守曜而言,田纳西.威廉斯的剧作一直相当迷人:「女性角色的不知所措,在困境里挣扎时所呈现的复杂情感纠结,困兽之斗的背后,是欲望、历史、意识形态的必然结果,更能展现强大的人性与戏剧张力」。

六十多年前的原著《满满二十七车的棉花》,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人性状况的观察与解读,对这次的改编而言,尚有一丝调整空间。女性接受教育并在社会中拥有更多自主权的现况,能为剧中女主角的诠释带来更丰富的层次,也让改编剧本拥有更符合当代人类情感、更具普世性的人性现象。

刘守曜与设计群联手打造独具一格的演出场域,女主角Baby Doll胸大无脑的外在「玩物」形象具体强烈,「填充」意象和「玩物」的舞台布景道具,也在在呼应女主角被视为玩物的角色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