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剧场登上国家戏剧院 《叛徒马密可能的回忆录》再掀剧场热潮
四把椅子剧团与简莉颖的《叛徒马密可能的回忆录》,於2019TIFA重新制作,并从实验剧场登上国家戏剧院,演出打造全新舞台视觉,三月三日场次提供无障碍观赏服务,将再创当年《叛徒马密可能的回忆录》人气热潮。
2019TIFA 四把椅子剧团x简莉颖《叛徒马密可能的回忆录》
3/1-2 19:30 3/2-3 14:30
台北 国家戏剧院
INFO 02-33939888
四把椅子剧团与简莉颖的《叛徒马密可能的回忆录》,於2019TIFA重新制作,并从实验剧场登上国家戏剧院,演出打造全新舞台视觉,三月三日场次提供无障碍观赏服务,将再创当年《叛徒马密可能的回忆录》人气热潮。
四把椅子剧团艺术总监许哲彬与简莉颖在《全国最多宾士车的小镇住著三姐妹(和她们的Brother)》、《服妖之鉴》、《遥远的东方有一群鬼》的编导合作获得观众与评论广大好评回响。2017TIFA於实验剧场推出的《叛徒马密可能的回忆录》,预购第一天即秒杀完售,更在水源剧场加演五场,演出叫好叫座,但因演出空间都在小剧场,让许多观众一票难求。两厅院看好两位的创作能量,并希望让更多国内剧团有登上大舞台演出的机会,2019TIFA重制此作,从当年实验剧场四场七百人的舞台,挑战本次在国家戏剧院四场近四千人的舞台,让更多观众走进剧场欣赏。
《叛徒马密可能的回忆录》搬上大舞台的版本,让所有观众都相当期待,导演许哲彬认为同样的演出,一旦换了场地,它就会是一个全新的作品,因为「空间」是剧场最核心的创作元素。实验剧场是与观众较亲密的空间,表演容易牵动观众的情绪,转到大舞台就需要更多剧场性,因此,舞台、灯光、影像等之间的搭配就非常重要,因应空间,增加了三位演员,增强剧中的「群像感」,但不会因为空间变大,就会完整呈现剧中提到的各种场景,而是会思考有什么元素是小剧场没有的,可以在大舞台派上用场。本次打造了一个白色观景窗盒子,演员於盒子内外演出,并在舞台上投放即时访问影像,让观众彷佛透过镜头在观看一部现场演出的纪录片。本次也邀请剧场导演李铭宸担任构作顾问,共同审视创作过程,期望带给观众最佳的呈现。
剧情结构上,故事叙述女子均凡靠著马密留下的一本日记,追访了他身边的亲友,探究曾经收留许多HIV感染者的「甘马之家」解散的真正原因。简莉颖创作该剧本时,原想写出《美国天使》台湾版,透过田野调查,发现《美国天使》是鸡尾酒疗法出现前的美国,访谈到的对象因为药物控制,生命延长,却也有不同的问题。於是修改方向,探问「生命延长,但仍充满无常的人们」怎么活?她认为戏剧的力量很小,从来不觉得可以改变社会,但,如果所谓议题,是反映人性最尖锐之处,「我们可以提供了一个场域,让有相关经验、或在乎此事的公民,可以走进来感受并讨论。不管是剧中的社运组织在抗争中出现的矛盾、相异伴侣间发生的矛盾,相信不管是非表演者,或是非同性族群的观众,只要是曾经有加入过某个团体,或曾经有过信仰的人,都会在观后非常有感。」
本次演出三月三日周日场将会提供无障碍服务,演前的手语剧院导览、演出听力辅助字幕及演后座谈的同步听打服务,希望演出不设限,让更多喜爱表演艺术的观众,走进剧院欣赏精采作品。
【欲知更多详情,请见《PAR表演艺术》杂志2018年12月号焦点专题「从「叛徒」出发 追寻剧场爱滋启示录」〈当爱滋不再是绝症,这些人的故事会继续…… 剧作家简莉颖谈《叛徒马密可能的回忆录》〉;免费下载《PAR表演艺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