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人剧团《天书第一部:被遗忘的神》 变装皇后与难民角色为被压迫者发声
编导演全才艺术家蔡柏璋新作《天书第一部:被遗忘的神》,透过一个英雄重返的旅程,隐喻人类总是藉由宗教、种族、阶级、性向的不同,进行各种歧视伤害的美丽与哀愁。
台南人剧团《天书第一部:被遗忘的神》
12/8-9 19:30 12/9-10 14:30
台北 国家戏剧院
INFO 02-33939888
编导演全才艺术家蔡柏璋新作《天书第一部:被遗忘的神》,继《K24》和《Q & A》之后,以史诗巨作的格局,对人生问题进行大哉问,透过一个英雄重返的旅程,隐喻人类总是藉由宗教、种族、阶级、性向的不同,进行各种歧视伤害的美丽与哀愁。
蔡柏璋总是在生活中撷取创作养分,尤其是旅行的时候,他对於碰到的一些人,或是造访的一些城市,常常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他相信,这些相遇的缘分都不是巧合,背后都一定有原因。於是,他开始思索:「到底,爱,能够有多复杂?」他认为,如果两个人在千年之前真的如此相爱,那么今世重逢又何必在意那些年龄、性别、物种的差异而有所牵绊忌讳?爱情,应该只是两人之间的事情。
《天书第一部:被遗忘的神》是蔡柏璋创作阶段尝试想要说的事情,「根源在於我今年五月在柏林参加了『戏剧盛会』艺术节,看了许多德语剧场的演出,惊讶的发现,最精采的十部戏里,竟然没有一个在讨论爱情或家庭伦理。」他表示,身为一个台湾的创作者,关心的事情与欧洲真的差距这么大吗?他们探讨的东西不乏难民、种族等议题,一些社会或是政治上不平等的事情,「仔细想想,台湾不也在这个浪头上吗?而台湾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多种族的地方,因此,我认真思索,到底剧场是不是有某种责任存在,如果能透过这个场域,让更多人理解、觉醒甚至注意到这类的题材,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透过一个非常有趣的方式说故事,讲述一个有别於以往的议题。」
也因此,蔡柏璋创作《天书》时,就想在剧场透过几个角色的今生相遇,探讨前世今生的「缘分」。他认为:「如果转世的命运已经事先被写好,为何人的今生还会有如此多的『错过』和『遗憾』?」於是,他刻意使用「错过」穿插在一连串角色相遇的事件情节中,把这个看似诅咒,但目的是要让人懂得珍惜与感恩的方式,让观众藉此体会人与人之间的难得缘分。
《天书》里对於宗教与神的想像都是中西混合,神、鬼、妖、魔某种程度上都是人类光明和黑暗面的投射,也因此本演出将会出现天、人、冥三界的描写,透过角色与诸神魔的牵扯纠葛与纷争冲突,揭开「天书」浩瀚的奥秘。蔡柏璋说:「在这次的演出当中,这些神明宗教人物都被『人性化』,将以崭新面貌出现在观众面前。」
他指出,「打造一个神话远比想像中的难,在排练过程中,关於人界的场景反而是最容易处理和揣摩。如何创造出一个我们自己建立的世界观便成为排练《天书》最艰难且最刺激的地方。」蔡柏璋认为他无法使用任何台湾观众熟悉的参考物件或是其他东西缩短观众与角色的距离,尤其是宗教这件事情,必须以「影射」和「譬喻」的方法,透过一种距离感,带领观众走进角色的故事中。
戏中最重要的角色,分别是沈鹤龄和?俊惠。沈鹤龄是提倡公民反抗运动的大学教授,同时有著另外一个同志变装皇后的身分。他/她用两种被社会价值二分化的角色和形象,传递自身相信的价值。而?俊惠是来自极权国家的难民,来到别国之后备受歧视与折磨,因缘际会下,受到鹤龄的启发,逐渐被其他难民和边缘族群接纳,找到自己发声和贡献的方法。
蔡柏璋认为,会选择让变装皇后及难民作为反抗运动的主角不是没有原因。他觉得变装皇后往往能够从边缘的视野批判社会,而难民通常连自身的安危都顾不得,却要以一个被压迫者的角色为其他人发声,是需要极大的勇气与觉悟。两人的结缘及互相影响的过程,这将是《天书》在人界故事线中,最有趣的部分与关系。
「我让这出戏开场从变装皇后的歌舞开始,揭露了这场抗争的精神,到最后一场揭露谎言且群起反抗的戏码,又让变装的精神重现。」蔡柏璋认为变装是一种身分认同,是一种乔装,更是另外一种全新身分,而这个身分让变装成为一个更有利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