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辑的话 Editorial
大师的理性与感性
时间过的好快(……这似乎是个很俗,但在年初写东西时往往无法避免的开头),二○○七年,罗伯.威尔森应两厅院之邀,首度来台办大师讲演会,这是国家剧院舞台第一次破例当作「演讲厅」之用,也足以证明这位「当代前卫剧场大师」的分量。转眼间现在已经踏入了○九年,浑噩如我,汲汲营营的一下子就晃过了七百多天。而「大师」呢,他却又要带给我们震撼,即将带我们唤醒东方的欧兰朵。
犹记得○七年演讲前,罗伯.威尔森下午在下榻的饭店开完记者会后,立刻马不停蹄地进国家戏剧院看场地。虽然,只是一场长度近三小时的讲演会,但他仍以一贯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如同是把这场讲演会当成一个舞台演出来做。包括台上的座椅要离舞台前缘几公分、投影片如何放、灯光如何打等等,威尔森都一丝不苟地要求。
如果你只见识过这个一辈子只穿黑色衣服的大师,在工作时严厉的尖锐眼神与不疾不徐的肢体动作,以及作品中演员缓慢低限如塑像的表演风格,永远冷凛纯净彷佛洁癖般的舞台构图,就以为他是个理性严肃、难以亲近的人,那你可就猜错了。私底下,威尔森可是个相当幽默感性的人,据去年夏天前往水磨坊参与驻村计画的莎妹剧团成员说,他热情好客,喜爱结交朋友,常常会有远道而来
《PAR表演艺术》 第193期 / 2009年01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