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大師的理性與感性

AAA
微博 微信 複製網址

時間過的好快(……這似乎是個很俗,但在年初寫東西時往往無法避免的開頭),二○○七年,羅伯.威爾森應兩廳院之邀,首度來台辦大師講演會,這是國家劇院舞台第一次破例當作「演講廳」之用,也足以證明這位「當代前衛劇場大師」的分量。轉眼間現在已經踏入了○九年,渾噩如我,汲汲營營的一下子就晃過了七百多天。而「大師」呢,他卻又要帶給我們震撼,即將帶我們喚醒東方的歐蘭朵。 猶記得○七年演講前,羅伯.威爾森下午在下榻的飯店開完記者會後,立刻馬不停蹄地進國家戲劇院看場地。雖然,只是一場長度近三小時的講演會,但他仍以一貫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如同是把這場講演會當成一個舞台演出來做。包括台上的座椅要離舞台前緣幾公分、投影片如何放、燈光如何打等等,威爾森都一絲不苟地要求。 如果你只見識過這個一輩子只穿黑色衣服的大師,在工作時嚴厲的尖銳眼神與不疾不徐的肢體動作,以及作品中演員緩慢低限如塑像的表演風格,永遠冷凜純淨彷彿潔癖般的舞台構圖,就以為他是個理性嚴肅、難以親近的人,那你可就猜錯了。私底下,威爾森可是個相當幽默感性的人,據去年夏天前往水磨坊參與駐村計畫的莎妹劇團成員說,他熱情好客,喜愛結交朋友,常常會有遠道而來

《PAR表演藝術》 第193期 / 2009年01月號

《PAR表演藝術》雜誌 ▪ 193期 / 2009年0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