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企画(一) Feature | 彼得.布鲁克 空的空间/剧场思考

使不可见的,被看见了 彼得.布鲁克给表演者的一点笔记

彼得.布鲁克 (国立中正文化中心 提供)
AAA
微博 微信 复制网址

我们终於能在台湾看到彼得.布鲁克的作品了!这位超级重量级的国际剧场大师,高龄八十三岁仍创作不辍,始终对剧场艺术怀抱思考与探索的精神。身为导演,他体认到,导演艺术就是人对这个世界的提问。作为一个导演,永远保持灵敏度与聆听演员是不二法门。而且,布鲁克对於演员与观众的想像力的开发与维护,非常坚持,他认为没有想像力的戏剧是无聊的,观众可以安心求去。

彼得.布鲁克小档案

1925年3月21日生在伦敦,1943年执导第一部作品,随后在伦敦、巴黎与纽约等地执导了超过70部作品,早期的作品深受布雷希特、梅耶荷德、果陀夫斯基和亚陶的剧场理念与风格的影响。1946年起与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合作,执导多部莎剧,1962年被成为皇家莎士比亚剧团总监。

1971年和Micheline Rozan在巴黎创立了国际戏剧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heatre Research),主力都环绕在演员与跨文化两方面的创作与研究,其永久基地――北方剧院(Bouffes du Nord Theatre)则於1974年开张。代表作品包括《雅典人泰门》Timon of Athens、《乌布王》Ubu aux Bouffes、《摩诃婆罗达》Mahabharata、《众鸟会议》Conference of the Birds、《樱桃园》The Cherry Orchard、《哈姆雷特悲剧》The Tragedy of Hamlet、《那个人》The Man Who、《谁在那里》Qui est là?等,其中多出作品皆有英法双语版本。

歌剧作品有《卡门的悲剧》La Tragédie de Carmen、《佩里亚的印象》Impressions of Pelleas等,并曾於柯芬园歌剧院、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艾克斯普罗旺斯艺术节执导歌剧作品。电影作品有《与奇人相遇》Meetings with Remarkable Men。、《摩诃婆罗达》、《李尔王》、《马哈/萨德》、《如歌的中板》Moderato Cantabile等。

其自传《穿梭人生》Threads of Time於1998年发行,其余著作包括已有15种语文版本的《空的空间》The Empty Space(1968)、《变动的观点》The Shifting Point(1987)、《开放的门》The Open Door (1995)、《唤起莎士比亚》Evoking (and Forgetting) Shakespeare (2002)等。

2008国际剧场艺术节《希兹威.班西死了》

3/3~5  7:30pm

3/5  5:00pm

台北国家戏剧院实验剧场

INFO  02-33939888

《PAR表演艺术》 第182期 / 2008年02月号

《PAR表演艺术》杂志 ? 182期 / 2008年02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