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 | 演出評論/戲劇
仲夏一夢分古今
藝術學院的這一場製作,造境元素雖有前例可尋,卻是「莎士比亞產業」在台灣劇場終於「現代化」的見證,證明台灣也可以有導演莎劇的條件。雖然馬汀尼所塑造的熹波麗塔沒能形成足以統攝整場演出的詮釋觀點,卻充分表現莎劇結構均衡的大奧妙。她使我們相信,台灣劇場也有可能內化莎士比亞的戲劇經驗。
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仲夏夜夢》
5月21〜23日
5月28〜30日
國立藝術學院人文廣場露天劇場
《PAR表演藝術》 第79期 / 1999年07月號
藝術學院的這一場製作,造境元素雖有前例可尋,卻是「莎士比亞產業」在台灣劇場終於「現代化」的見證,證明台灣也可以有導演莎劇的條件。雖然馬汀尼所塑造的熹波麗塔沒能形成足以統攝整場演出的詮釋觀點,卻充分表現莎劇結構均衡的大奧妙。她使我們相信,台灣劇場也有可能內化莎士比亞的戲劇經驗。
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仲夏夜夢》
5月21〜23日
5月28〜30日
國立藝術學院人文廣場露天劇場
《PAR表演藝術》 第79期 / 1999年07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