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评论
PAR / 第171期 / 2007年03月号
到了一把「滥情」的年纪!
这是一出「没有明星、只有演员」的全表演呈现。演员黄健玮、谢俊慧与谢盈萱的许多表演细节,展现了角色的深度与说服力;而全体演员诚恳、真挚和自然的诠释,让这一个看似简单却关系复杂的故事,完全立体。
PAR / 第165期 / 2006年09月号
令人迷炫的齐玛曼之夜
萧邦的B小调第三号钢琴奏鸣曲(Op.58),齐玛曼不但对速度、分句、踏板各方面艰难技巧的驯服极为精妙,还以非凡高贵的表情提升作曲家的抒情英雄气概,第四乐章走火入魔的力道尤其令人颤栗不已。
PAR / 第165期 / 2006年09月号
多一点歌仔戏味会更好!
创作者将儿童熟悉的现代生活情境与大自然的许多知识以简洁的方式搬上歌仔戏舞台,为儿童歌仔戏创造了题材上新的可能性,其所富涵的教育意义和童趣,则兼具了教育与艺术的功能,也使得这出戏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面貌。
PAR / 第164期 / 2006年08月号
台湾人为什么不喜欢贝嘉?
不管台湾人喜欢不喜欢贝嘉,在欧陆,或在日本,他仍是一位光芒万丈的编舞家。圈外人因为他竟能够把「爱」说得如此温柔缱绻而感动,圈内人因为他竟能够把古典芭蕾的基本程式玩到动作有如落英缤纷而赞赏,评论家也因为他的作品对於欧陆历史的深刻沈思而予以分析;而他在台湾落到一个什么都不是,竟也没什么好令人沮丧的。
PAR / 第164期 / 2006年08月号
明星魔力,演出史诗格局
张莎拉担纲独奏布鲁赫G小调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Op.26)。她刚进场前几个音符就表情深沉、音像巨大,让乐团的序奏部分显得太过软调,幸好在其强劲明星气质带动之下,乐团迅即跟上脚步,意境渐趋一致。整体而言演出了史诗般的格局,并非宣泄哀愁浪漫情怀而已。
PAR / 第168期 / 2006年12月号
音乐达阵,期待「总体剧场」! NSO首演《指环》面面观
《指环》在拜鲁特首演一百卅年后,感谢NSO的努力,台湾终於首次在现场听到了《指环》的音乐,展现出年轻一代音乐工作者的音乐能力,可惜只演一次。盼望不必再等一百卅年,不仅能常态性地听到《指环》,还能在台湾的歌剧舞台上,看到《指环》「总体艺术」式的演出。
PAR / 第168期 / 2006年12月号
未老宝刀,带出正港德奥音色
张大胜对狄尔这位主人翁得意洋洋的种种戏谑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乐团弦乐组在追求少女乐段所奏出撒娇似的音质相当可喜,断头台场景的爆棚动态极为汹涌澎湃。更重要者,其诠释充分展现出正统德国禁欲式的幽默,而非轻浮的嬉闹。
PAR / 第168期 / 2006年12月号
以「空洞」作为对历史的?述
莎夏.瓦兹对「双人舞」几乎是在抱起、放下的反覆之间造成了一种疲惫的空虚感,我们就渐渐可以阅读到身体的诗意隐?在《肉体》的舞作中,既是以当代艺术的空洞话语作为书写的策略,同时也建构了对历史记忆的再现行动。
PAR / 第166期 / 2006年10月号
老牌指挥手下的青春
这一晚由莫札特G小调第二十五号交响曲(K.183)打头阵,卡穆以不疾不徐的清爽速度推展乐句,对瞬间动态变化的掌握相当精采,表情则比较暗郁,十足呈现作曲家当时浪漫、苦恼的心境。
PAR / 第169期 / 2007年01月号
郑明勋戏剧营造 老乐团快意挥洒
郑明勋所塑造的《命运》,是一种朝向无情终点的不归路,无论节奏或气氛都极端白热化,过程中则不乏高贵尊严的坚持。尽管所给予听众的精神洗礼,可能尚未达到前辈德奥指挥大师那般深刻境界,团员们却毫无保留传达出跟郑明勋一起做音乐的惊艳与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