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评论
PAR / 第14期 / 1993年12月号
从《冉冉红尘》看电视歌仔戏重返舞台
歌仔戏进入电视媒体之后,从原来的舞台化身段转?面对三机的演出形式,因而歌仔戏艺术也产生相当大的改变。这次於国家剧院演出的叶?歌仔戏《冉冉红尘》,电视里的演员再一次站上戏台,正好以他们自身印证媒体对传统戏剧加诸的种种影响。
PAR / 第14期 / 1993年12月号
典雅甜美,稍嫌轻浮 评澳洲芭蕾《睡美人》
舞团的演出使对古典芭蕾失去信心的观?,想再一次回到古典的剧场,再一次证明了古典艺术的吸引人和存在价?。
PAR / 第14期 / 1993年12月号
壁画.舞蹈.多媒体 关於「洁兮杰舞团」的首次展演
敦煌壁画是我们传统文化的?藏,它?我们保留了多采多姿的古代舞蹈形象。今天我们要以什么样的方式,才能使这些彩塑的「仙女们」再度「舞动」起来呢?
PAR / 第14期 / 1993年12月号
细听上海民族乐团
紧接北京中央民族乐团之后到访的上海民族乐团,不但缔造成功的票房纪录,其演奏节目亦「曲高和?」,堪称是国乐发展中,一个全面性的示范音乐会。然而,由於大陆经济改革,一切向钱看的风气使得大陆艺术发展遭逢困境,目前台湾已成?国乐发展的新希望。
PAR / 第14期 / 1993年12月号
谢艾琳与台北爱乐
谢艾琳是一位年仅十六岁的亭亭少女,却已获得第一届柴可夫斯基?少年音乐比赛中的钢琴首奖,以及其它大大小小奖项。十月十日,谢艾琳与亨利.梅哲一老一少,在音乐厅共同登台,演出今年的「国庆音乐会」,曲目是莫札特的〈第二十一号钢琴协奏曲〉。
PAR / 第12期 / 1993年10月号
「现实」:云门的无奈、困惑与调整
「中国人作曲,中国人编舞,中国人跳给中国人看」的云门舞集,是一个缘起於七?年代台湾知识份子理想燃烧的梦――以文化创作唤醒民族灵魂。而今,云门迤逦行来,走过二十个年头之后的《九歌》,宣传空前盛大,社会热烈期待,而果然掌声也不绝於耳――只是,观?似乎已不复《薪传》时的激情;甚至还夹杂著一丝「今非昔比」的苍凉和不忍。有心人不禁要问:云门,何以致此呢!?
PAR / 第12期 / 1993年10月号
荷叶婆娑,可远观而不能近赏? 谈《九歌》
九百万的《九歌》,凭藉文宣战术成功及媒体全力支持,票房大捷,如同舞剧的终场意象:云门之路,金光闪烁。但是,除了民族命运关怀的主题,除了华美壮?的舞台设计,《九歌》的舞,究竟能带给我们多少的感动呢?
PAR / 第12期 / 1993年10月号
刚柔相济的《九歌》
《九歌》五年的等待没有白费,不只是舞者在艺术上成熟了,编舞家也能沈淀其构思,连台北的观?也变得更加有包容力和鉴赏力。
PAR / 第12期 / 1993年10月号
如此这般地流浪
成军三年的「流浪舞者工作群」,今年集合了前往纽约?习舞蹈的编舞者、舞者,文建会舞蹈创作得奖者,和其他的舞蹈工作者,在国家剧院举办的秋季舞展中演出,推出五位编舞者的九个作品,呈现出多样的风貌。
PAR / 第12期 / 1993年10月号
近观北京中央民族乐团
整团莅台的北京中央民族乐团,其在台湾是做了一次成功的演出,从一天比一天好的票房中即可看出。只是做?「国乐界」一份子,不能只欣喜於被炒成热门新闻的假象,对於号称中国气势最磅?的国乐团此次倾全力演出,所显现或隐含的各种问题及连带的影响,不能不给予正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