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评论

PAR / 第17期 / 1994年03月号

浙昆已归去,余音犹绕梁

浙昆六场三十出折子戏的演出中,有情韵悠长的生旦戏,诙谐逗趣的丑角戏,威武热闹的武生戏,满足了不同情绪的要求,也满足了各有所好的观?。

PAR / 第19期 / 1994年05月号

谈谈谈《海鸥》演出的文字

演出评论无妨主观、片面,只要能众议杂陈,自然可以维持平衡。演出后的评论有别於演出前的介绍,应该针对演出而评,不必重覆说?。《海鸥》的演出对此时此地的影响和意义比纯学理的探讨更重要。

PAR / 第15期 / 1994年01月号

「五百年后,巴西女演员向哥伦布举起了一面黑旗……」

在《这五百年――丹尼丝给哥伦布的一封信》这出戏中,身?导演、演员、作者的丹尼丝,深掘情感的各种可能性,实验各种声音和身体的技巧,用一位巴西船员的航海日记来?覆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荒谬。

PAR / 第15期 / 1994年01月号

?悦的惊喜一记 陈万荣古钢琴独奏会

十一月二十九日,来自英国,出生於新加坡的华裔钢琴家陈万荣(Melvyn Tan),在台北国家音乐厅,给听?们带来了一场愉悦而惊喜的古钢琴独奏会。

PAR / 第13期 / 1993年11月号

奈何未享天籁美 评阿姆斯特丹音乐会堂管弦乐团演奏会

闻名於世的荷兰皇家阿姆斯特丹音乐会堂管弦乐团在名指挥家夏伊的领军下,九月份带给台北市民星光与音符交灿的夜晚。稍憾的是乐籁虽美,终究难臻天音。

PAR / 第16期 / 1994年02月号

恢弘琴声中的怅憾 玛丽克蕾儿.亚兰演奏会

在Grove音乐辞典中占有相当篇幅的玛丽克蕾儿.亚兰,所灌录的唱片不计其数,而她有关管风琴音乐的?究著作更是影响深远,此番仆仆风尘来台演出,受益的民?却是有限。

PAR / 第16期 / 1994年02月号

看不见的剧场 《御林样万万岁》引发的思考

当台北这个剧场生态中一切的主张与宣称皆有齐头平等的地位时,辨明什么样的关怀与处境在观?心中具有?实性,可能才是?正的挑战。

PAR / 第16期 / 1994年02月号

?儿童剧评催生 《城隍爷传奇》观后感

这几年来国内剧坛展现无比蓬勃的朝气,不但培养出一批忠实的观?,也带动了剧评的发展,?戏剧界的前景奠定了足令人寄予厚望的基础。然而在这一片新气象中,却有个角落,虽然不乏有心人耕耘,似乎格局难展,未能沾沐剧评界的?睐。儿童剧场独占这个角落。本文试??砖引玉,就儿童心理的观点(即使未能完全摆脱成年人的眼光),勉力一评《城隍爷传奇》。

PAR / 第14期 / 1993年12月号

徵婚之后

?风的《徵婚?事》改编自陈玉慧纪事体小说,亦是李国修笫三度以「某剧团」?素材的喜剧,无论编、导、演都令人激赏;然而,故事的流於浮光掠影,甚而失去观照的焦点,使得整体艺术造境有所缺憾,相当可惜。

PAR / 第16期 / 1994年02月号

蒙藏风情今时景

两场「蒙藏之夜」的演出,使得台湾观?能够亲近远在天边异族同胞的民俗风情。遗憾的是,场地设备不良,少数观?不懂礼貌,造成了欣赏节目时的干扰和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