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评论

PAR / 第49期 / 1996年12月号

《京戏?示录》:?风与过去的自我对话

?风表演班十周年大戏《京戏?示录》,以戏中戏的形式将剧团经营的点滴、中国近(当)代史、京戏的没落波折呈现出来。《京》剧形式与内容的交错,恰好呈现出?风过去与现在的对话。

PAR / 第46期 / 1996年09月号

由《背叛》谈外来剧本的搬演

「台湾艺人馆」选择《背叛》做?创团剧目,在语调和氛围的掌握上都颇见功力。但是套句英国人惯用的压抑语,「仍有许多?得改进之处」。

PAR / 第48期 / 1996年11月号

天使在台湾 评《新世纪,天使隐藏人间》

顶著普立兹戏剧奖及东尼戏剧奖的光环,而在百老汇大放异彩的《美国天使》Angels in America,却於九六年八月的台北天空以《新世纪,天使隐藏人间》的面貌出现时,在场面调度、议题讨论上,出现了好几项?得国内剧场界深思的问题。

PAR / 第47期 / 1996年10月号

歌出豁达大度 论《燕云十六州》音乐

本出新戏里很明显地以唱腔贯穿全剧,成?重要部分,而非陪衬地位。明华园多年来最受争议的问题,终於有了相当程度的调整。

PAR / 第48期 / 1996年11月号

发现「?风演剧祭」

十岁的?风选择用「第一次演剧祭」的举办,来庆祝十年有成的喜悦。尝试多元化的演出方式,并进一步与观?交流和沟通,应该是?风举办第一次演剧祭的最大意义之所在。

PAR / 第47期 / 1996年10月号

展现循环历史观的舞剧 观《忘归鱼的死与生》

由旅德舞蹈家余能盛与画家林勤霖合作的现代芭蕾舞剧《忘归鱼的死与生》,似乎?贺伯台风肆虐后的台湾,带来一些属於性灵及宇宙的?示。舞剧分?三幕,描写忘归鱼生命的起始与轮回。可惜原本丰富的哲思,在?事完整性的考量下被牺牲了。如此一来,从第一幕开始苦心经营的循环史观,也沦?机械式的重复,而失去了历史的纵深。

PAR / 第48期 / 1996年11月号

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世代 评云门舞集「X世代专辑」

包括李静君的《女男.男女》、卓庭竹的《偶缺》、布拉瑞扬的《肉身弥撒》、大陆编舞家沈伟的《床》、香港编舞家余仁华的《线索》,每一位编舞家都还不到三十岁;除了排湾族出身的布拉瑞扬以原住民题材发挥之外,他们的舞蹈中没有太多「中国」的身影、民族的身段,谈的是这个世界村里无分地域性的话题。

PAR / 第44期 / 1996年06月号

?回票价的三种方式 观《情圣正传》看改编现象

《情圣正传》和大部分台湾本土制作的舞台剧一样,剧场效应主要是建立在笑点之上,原作者严肃面对的人生议题沦?浪子回头的老套。

PAR / 第44期 / 1996年06月号

《猫捉《猫捉老鼠》捉到了什么?放走了什么?

《猫捉老鼠》具备了许许多多儿童戏剧之所以?儿童戏剧的重要因素,目的只?了让台下的小朋友度过愉快的一百分钟,然而,导演处理如此一个空间不小、演员人数亦多的歌舞场面手法,「严格看来,?的该好好减斤瘦两。」

PAR / 第44期 / 1996年06月号

台湾的小剧场不再后现代? 从二十豆.盒子画的《动作蓝图》谈起

「开始是梦境,从柏拉图说起,说的当然是爱情,年轻人的那种。一群人就捉起鬼来了,有人不玩。整群人介绍了自己的角色与性格,然后有人表白,於是我们得知了一个爱意的开端。在一种习惯性要知道这个爱情「结局」的惯性下,开始了被表演不停干扰的阅读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