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评论
PAR / 第44期 / 1996年06月号
两帖来自香港的情感 评皇冠艺术节「香港双周」之舞展
对整个剧场环境的运用与敏感度,是这场在皇冠小剧场演出、来自香港编舞者何秋华与杨春江独舞的特色。
PAR / 第48期 / 1996年11月号
歌仔戏最佳消费品牌 评明华园《燕云十六州》
舞台上有?星与明月,观?席有大?欢畅的爆笑与专业人士难掩的局促不安,三方相映,依旧是那么?尬。
PAR / 第44期 / 1996年06月号
另一次两岸交流的合作? 台北民族舞团《孔雀公主》
创团以来,台北民族舞团一直都以本土风格与再现传统舞蹈?目标,其中,包括延揽两岸名家进行交流,但是交流以后,当我们寻根情怀得到了满足,学习模仿的心态应当转趋於成熟的蜕变,因?「发展才是对传统?正的爱护」。
PAR / 第48期 / 1996年11月号
右手钢琴家 殷承宗独奏会
殷承宗成长的最重要阶段,是在苦难中还要设法求生存的时代,他的演奏、诠释的思考,只能朝著没有个人风格的民族大风格与炫耀外表技巧迈进。这对他艺术成长的伤害极大。今后他若要继续往钢琴演奏发展,必须在乐曲的细部多下功夫,仔细推敲音乐内部线条、层次,甚至内在的涵养修?,以及?选合适曲目,奠定声望,再扩充曲目。
PAR / 第43期 / 1996年05月号
编舞家的心灵感通与艺术风格 「取法书法」的舞蹈创作心理论
编舞家是否能在创作历程中深入关怀书法家心灵生命,并相对地反思探索自己,而非只是感通媒材与所能承袭的技法。
PAR / 第48期 / 1996年11月号
严肃地对待通俗音乐 康泽尔旋风的背后
去年,在台湾掀起一阵跨界音乐旋风的康泽尔今年再度来台演出,透过他的演出,让我们看到演出「跨界音乐」的音乐家并非像一般爱乐者或持有偏见的学院派乐界人士所想像的,只要站上台去,和一下声音,谈笑用兵,就可应付过关。事实上要作一场成功的、能深深感动聆者心灵的「跨界音乐」演出,所有参与工作的人员都必须兢兢业业地准备与演练,而聆者所欣赏到的只是全体人员通力合作所呈现的最后成果。
PAR / 第49期 / 1996年12月号
《京剧?示录》:起士在哪里?
《京剧?示录》在建构小我意识(而不是「大我」:族群融合的台湾人)的趋势中,所带给我们的路线是极其可贵的一条路线,尤其相对於某些把「台湾史」挂在嘴边的作品来说,《京剧?示录》显得可爱多了。
PAR / 第48期 / 1996年11月号
掌声中的思考
绿光剧团《领带与高跟鞋》受邀至北京,参加「'96剧团交流?学术?讨会」的?演。这出小型的现代歌舞剧,在形式与内容两方面,都获得了大陆观?相当正面的回响。
PAR / 第47期 / 1996年10月号
鱼与熊掌不能得兼 评果陀《天龙八部之乔峰》
果陀剧场《天龙八部之乔峰》,尝试将金庸的武侠经典搬上舞台。小说中,乔峰历经诸多人性与现实上的磨难,最后终於有了大彻大悟。但果陀版的《乔峰》「导演如『八爪章鱼』般的全场紧密运作,使得《乔峰》出招没有新意,没有面对『鱼与熊掌不能得兼』的勇气。」
PAR / 第46期 / 1996年09月号
《黑夜白贼》的这些人和那些人
剧中「阴阳怪气」的老厝,潜伏著人性的弱点和秘密,开始时的各类水声,只是个预警,家里的每个成员都像一座孤岛,无法沟通,心事只能向天和海诉说,於是一步一步迈向沈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