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追踪
PAR / 第312期 / 2018年12月号
以舞蹈书写一座城市 香港后殖民感性与黎海宁舞蹈言说
一九九○年代后,黎海宁的作品敏锐捕捉香港处於殖民与后殖民的时空之间,人们身心的焦虑不安,及身分认同不断转换的过程中漂泊游移的主体位置。这些集体的经验,不仅常是她作品的主题和内容,更成为她舞蹈思考的路径与编舞的策略。她的舞作总以多重叙事的脉络,纯熟援引文学、音乐、绘画等跨领域的元素,交织成异常丰富的舞蹈文本,深刻地映现出她作为女性创作者,处於中、西文化及不同殖民势力间的复杂发声位置。
PAR / 第312期 / 2018年12月号
等待行动的剧场 一九九○年代民众戏剧回顾
剧场,能改变世界吗?或许留下的是问号。但,以对话推进民众性美学的剧场,却像查巴达民族解放阵线所展现的革命哲学一般,从来是马雅神话中,日神与夜神在交替行动时,所展开的发问。日日夜夜边发问、边共同创造宇宙的运行,留下的一句话语便是:「从未抵达,从未放弃。」我常用这两句话来形容,介於「民众性」与「美学性」之间的亚洲民众剧场。
PAR / 第312期 / 2018年12月号
台南就是「甜」? 历史、空间与表演的未竟之业 「2018望南艺评年度论坛」侧记
台南市文化局为培力南方艺术「新评种」而成立的「望南艺评」全年度计画,今年在九月八、九日举行了年度论坛,以城市、空间、环境,及评论人之生态概说作为讨论重心,谈辩表演艺术形塑城市文化的当代意义,并藉著观察人、创作者、观众之三方对谈,梳理台南当前表演艺术脉络。
PAR / 第311期 / 2018年11月号
古典交响乐团的行销革命 专访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公关行销总监彼得.麦瑟
在古典音乐式微、观众老化与流失危机迫切的现在,古典乐团如何找到、维持、培养自己的观众,可说是各大乐团都非常重视的课题。即将在十一月再度访台的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也在行销与推广上著力甚深,其中的重要功臣就是该团公关行销总监彼得.麦瑟,透过他的分享,我们可以知道他如何为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打造品牌、建立年轻形象,并不遗余力地以各种方式「挖」出潜在的未来观众。
PAR / 第311期 / 2018年11月号
等待,物件的生命与无意之间的惊奇 郭贝尔创作方法与教学
作曲家郭贝尔今年初自基森大学退休之后,方开始展开德国之外的艺术教学工作坊,这次在越南的音乐舞蹈营,他选出舞蹈与音乐艺术家共十七名,从即兴展开创作教学。此工作坊重点在於舞蹈与音乐两个艺术领域的合作,进而人与物件共同即兴创作,郭贝尔表示,这个工作坊的关键词是惊奇与无意之间的成果,亦即在即兴发展中,他在意表演者从无意中发掘的动态与组成画面,产生未曾发现的「意外」。
PAR / 第310期 / 2018年10月号
假如梯田、草原和冰川会唱歌 用音乐保护自然 来自三大洲的壮举
在人类文明的侵蚀下,自然环境的崩坏危机,已是世界各国相当重视的课题,而作为艺术家,如何透过自己所长,来保护这濒危的大自然?在菲律宾吕宋岛伊富高省梯田区举办的作曲比赛、绿色和平组织与义大利钢琴家卢多维克.艾奥迪联手在冰川上浮冰演出的音乐、美国蒙大拿州蒂皮特坡地艺术中心天人合一的艺术展演……让我们看到如何以音乐唤起世人关注自然,进而爱惜自然。
PAR / 第307期 / 2018年07月号
第十六届台新艺术奖系列之一 面对现况焦虑 面对历史记忆 关於第十六届台新艺术奖与得奖作品
总结二○一七年的视觉艺术与表演艺术作品,第十六届的台新艺术奖选出了三项大奖,并於六月二日举行颁奖典礼。这次的年度大奖是由龚卓军领军的策展团队策划的《近未来的交陪》夺得,视觉艺术类大奖由艺术家姚瑞中的个展《巨神连线》拿下,布拉瑞扬舞团《无,或就以沈醉为名》则获得表演艺术类大奖。决选评审刘守曜指出,此届作品大体呈现两个面向:一是对於现况的焦虑,二是企图解决与过去(历史)相关的记忆。
PAR / 第307期 / 2018年07月号
第十六届台新艺术奖系列之二 找到自己的切入点 是当代创作者最重要的课题 访日本TPAM横滨国际表演艺术会议总监丸冈广美
现为TPAM横滨国际表演艺术会议总监的丸冈广美,这些年来致力於亚洲当代艺术交流,抱持著「别再单打独斗」之信念开创网络平台,不只推动合作演出,更期许自身成为创意激荡发想之萌生处。今年受邀担任第十六届台新艺术奖国际评审,虽在颁奖夜所举办的「国际决审会客室」(注1)与香港导演邓树荣担任主讲,但内容多聚焦於其在TPAM的工作。透过讲座前的短暂对谈,得以一窥此次参与台新奖评选的过程、对入围作品的看法,以及近年投身跨国艺术交流的分享。
PAR / 第307期 / 2018年07月号
观念与实战经验分享 为青少年打造戏剧空间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青少年剧场」国际论坛侧记
两厅院以国际论坛「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青少年剧场」,作为今年新点子剧展「心之秘密—青春就是半成品」系列活动压轴;延续三档演出积累之人气与环境讨论声量,邀集国内外第一线艺文人士、台湾政务代表与学界三方,聚焦「青少年剧场」的现状、过去发展与未来可能,共同探讨在此细致分龄下的群体,於剧场所能经验的各种可能与未来性。
PAR / 第307期 / 2018年07月号
一位当代音乐家的养成 卡内基音乐厅威尔音乐中心总监莎拉.强森谈「美国国家青年管弦乐团」计画
七月下旬将在指挥麦可.提森.汤玛斯带领下访台的「美国国家青年管弦乐团」,是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威尔音乐中心所主导的培植计画,趁此机会,本刊专访威尔音乐中心总监莎拉.强森,介绍这个以全美国学子为招募对象的音乐学习计画,在他们的规划中,学员不止学习音乐,甚至有肢体与口语表达课程,也透过国际巡演,认识不同的文化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