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追踪

PAR / 第306期 / 2018年06月号

多焦点的回探与思索 未停歇之众声喧哗 「台湾当代剧场发展轨迹四十年论坛」侧记

於五月三、四两日,假台北华山文创特区举办的「台湾当代剧场发展轨迹四十年论坛」,透过对史论、空间、生态、编导、表演、身体、媒材等面向提出专文与讨论,让研究者、观看者、创作者等从各自的身分出发进行讨论与对话,建构过去、解读当代,其间种种的激辩与捍格,呼应著台湾社会历来争论不断的氛围,也呼应著台湾当代剧场四十年以来的众声喧哗……

PAR / 第306期 / 2018年06月号

谁是典范?如何转移? 当代剧场史讨论再起 记「兰陵40之后XX台湾戏剧/剧场(史)研究再开」讨论会

「台湾当代剧场发展轨迹四十年论坛」之后,由表演艺术评论台主办的「兰陵40之后――台湾戏剧/剧场(史)研究再展开」讨论会,针对前述论坛所引发的关於台湾剧场史观点与论述等争议,再续讨论,包含前述论坛的论文发表人、场边观察者、现场参与者各抒看法,热烈辩论之间,台湾剧场研究在众人背影里,仍留下许多问题等待研究与解答。

PAR / 第306期 / 2018年06月号

现代剧院蜂拥而起 蓬勃乱局中愈趋专业 中国演艺生态观察(三)剧场与剧场管理

中国目前有大小新旧不一的近两千两百个剧场撑起整个演艺市场,这些专业剧场绝大部分属於政府所有,也视剧场为公共文化设施,但游戏规则不一样。因二○一一年至一五年的「十二五」中定文化大发展为主调,推波助澜,各地政府为求政绩,大剧院的兴建只能用争先恐后来形容。中国剧场业态的特质是大、乱、变化快、进步快,这几年随著现代大型剧院的陆续建成使用及与国际接触愈来愈密切,剧场管理走向专业化是可预期的。

PAR / 第306期 / 2018年06月号

欧洲剧场研究与资料中心考察记(四) 「不收集」的资料中心 协助支援的专业平台 比利时Het Firmament专业支援中心

不同於其他剧场资料中心收集保存实体或数位资料的方式,位於比利时布鲁塞尔东北方的古老小城梅赫伦的专业支援中心Het Firmament的有趣和独特之处,却是其「不收集」的原则,充满著创意与能动性。Het Firmament为团队提供专业的意见、可行而合适的方案等,培养其以专业的心态整存其资料和档案,各自在「去中心化」、却又「人人有责」的情况下,为演艺文化遗产的保存作出共同的承担。

PAR / 第305期 / 2018年05月号

易北爱乐厅 从烫手山芋变身观光磁铁 延宕十年终落成的德国汉堡市新地标

用十年的光阴、八亿六千六百万欧元打造出的德国汉堡易北爱乐厅,之前因工程严重延宕与建造预算持续暴涨,可说成为德国人眼中的笑话,但终於在去年一月开幕的它,第一年就交出漂亮成绩单:一百四十万欧元的盈余,每日一万七千人次的造访,让汉堡的观光人数激增,因此也被媒体称为「观光磁铁」。是如何的经营让笑话变佳话?品质的坚持、用心的节目规划、不遗余力的推广教育,都是易北爱乐厅打造成功光芒的必胜之道。

PAR / 第305期 / 2018年05月号

欧洲剧场研究与资料中心考察记(三) 冷冷仓库中的温暖守护 探访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剧场研究中心(续)

阿姆斯特丹剧场研究中心的藏品於二○一七年初迁入大学特藏仓库内,收纳了超过一万六千幅设计手稿、一万六千本表演艺术书籍、七千五百个录影资料、两万八千个录音资料、十四万张照片、五百个设计模型、四千件戏服和接近一千八百个不同类型的木偶。在这个这个新建成的仓库中,在恒温、防火和抗霉各方面都有要求,让藏品在专业的环境下保存。

PAR / 第305期 / 2018年05月号

理想很丰满 现实很骨感 中国演艺生态观察(二)关於补助与审批

台湾因为有相对自由的创作环境,能够让创作者畅快地表达自己所想表达的,中国因为审批制度的屏障,创作普遍偏於保守,原创作品的丰富程度远不及台湾,台湾作品的创意和多样形式确实是很大的优势,而且就内容而言,合适到中国演出且能够通过审批的节目还是相当多的,在中国庞大的演艺市场里,其实大有机会。

PAR / 第304期 / 2018年04月号

打开票房百宝盒 揭密表演市场大数据 近三年(2014-2016)两厅院网路售票客群与消费行为分析

卅多年来,两厅院的售票系统资料库中累积了过去台湾表演艺术族群的购票轨迹,这次所提供的消费分析集中在两厅院售票系统网路购票的客群,其余售票系统或以其他方式购票的观众则不在此限。透过近三年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市场的趋势变化、各类演出的票房状态,从而描绘出各类型观众的面貌……

PAR / 第304期 / 2018年04月号

不一样的月光 中国演艺生态观察(一)

面对台湾表演艺术的市场过小与演出周期过短的问题,将同为华文地区的中国大陆作为未来的市场,是可能解套的方法。但中国的演艺产业是一个极端复杂的领域,因为它是从野蛮生长到秩序归整的一个过程,可以给我们不少启发。本文作者长期旅居中国,观察当地演艺生态,希望能透过系列文章,为台湾剧场创作者打开一扇认识中国表演艺术环境的窗。

PAR / 第304期 / 2018年04月号

以一颗强壮的心 为作品创造合适的世界 舞台设计大师彼得.帕布斯对谈侧记

趁著碧娜.鲍许乌帕塔舞蹈剧场带著《康乃馨》再度访台,舞台设计大师彼得.帕布斯也应邀与台湾的观众面对面,与本地艺术家吴季璁与舞台设计廖音乔分享交流创作经验。长期与德国名导彼得.查德克及碧娜.鲍许合作,面对这两位喜爱在排练场上探寻未知的创作者,帕布斯笑说,「你需要有颗强壮的心,也要对自己非常有耐心,得有定力继续等、继续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