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追踪
PAR / 第304期 / 2018年04月号
评论的已知、无知与未知 访罗马尼亚剧评人柯迪维.萨尤
二月份,国际剧评人协会台湾分会与香港分会合作,邀请罗马尼亚籍剧评人、国际演艺评论家协会总会副秘书长柯迪维.萨尤来台,举办为期三日的剧评人讲座与工作坊。趁此机会,本刊特地安排专访,请萨尤一谈他对剧场评论的思考:评论人与观众的不同何在?在自媒体当道的时代,评论人如何让专业得到重视?
PAR / 第304期 / 2018年04月号
欧洲剧场研究与资料中心考察记(二) 政策转弯下缩减规模 低度运作线上搜整资料 探访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剧场研究中心
位於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剧场研究中心成立於一九二五年,最早是从三位个人收藏家的藏品开始的。但自从数年前文化部人事替换后连政策也转变,剧场研究中心也自二○一三年起「关门大吉」,所有藏品已由阿姆斯特丹大学接管,同时缩减为一个只有三位全职员工的特藏部门。中心目前处於低度运作状态,但仍维持协助出版戏剧年鉴和更新线上荷兰剧场百科全书,藉由与「表演艺术媒体」宣传平台合作搜集各种制作资料。
PAR / 第303期 / 2018年03月号
欧洲剧场研究与资料中心考察记(一) 整理活用资料 扎根历史奠基未来 探访捷克布拉格的艺术与剧场研究中心
捷克布拉格的艺术与剧场研究中心与文献库目前是欧洲最大的剧场图书馆和资料馆之一,藏品丰富;馆藏以几个范畴为核心:包含中心持续地整理当地专业剧团和剧院的制作资料和文献,在捷克出版的剧场相关文章、表演艺术相关照片,还有舞台设计的相关资料等。透过外展、研究等将生硬的资料活化运用,上述资料成为文化的积累,成为未来剧场发展的资本。
PAR / 第302期 / 2018年02月号
关於非洲的两场读剧与一次座谈 记香港世界文化艺术节2017
对台湾人来说,非洲无疑是个陌生的大陆,当地的文化现况,对台湾观众来说也显然是陌生的。香港「世界文化艺术节2017」在去年十一月份举行,以「跃动非洲」为主题,带来许多当代非洲的各类表演,而应国际剧评人协会香港分会之邀访港的剧评人郭亮廷,在此期间观赏演出并参与相关读剧与座谈活动,则透过本文记述了他的现场观察与藉此机会认知到的非洲表演现况。
PAR / 第302期 / 2018年02月号
「缓行制作」产生的剧场政治力 专访凤凰剧院总监侯马瑞克.杜勒叶
凤凰剧院去年底与国家两厅院签订了为期四年(2018-2022)的「开动计画」(Kaidong Project),两场馆将进行节目交换、共同制作及驻馆艺术家驻村创作与发表等交流,双方以「陪伴并支持年轻艺术家发展其最具开创性的艺术计画」为理念,共同发展台法国际交流共构平台,为近年台湾国际连结案例中一大创举。藉此机会,本刊特地专访凤凰剧院的杜勒叶总监,请他一谈其剧场理念与连结民众的经验,及对青年艺术家的培育。
PAR / 第302期 / 2018年02月号
介入真实 省思创作 侧记凤凰剧院「选个真实片段,再辗转相传」工作坊
应法国凤凰剧院之邀,两厅院驻馆艺术家Baboo与编舞家刘彦成在去年底参加了该剧院举办的「选个真实片段,再辗转相传」工作坊。工作坊由创作组织「友善制作」两名创作者和两位行为艺术家策划,以法国哲学家莫杭的论述为基础,带领学员探究创作思想的流转及集体脑力激荡的成果。藉由取材自真实的元素,此次工作坊透过共同的讨论与分享,让创作者了解自己的思考路径。
PAR / 第301期 / 2018年01月号
「君子不器」的奇幻音乐人生 王正平的琵琶行
琵琶演奏大师、知名国乐指挥家王正平,辞世迄今已经五年,与之渊源深厚的台北市立国乐团特地在一月时安排了「文思挥就管弦章—王正平与北市国的情缘」音乐会以为纪念。本刊特邀王正平的高徒、台大音乐学研究所沈冬教授,为文追忆王正平的音乐人生,及与台湾音乐界的奇幻因缘。
PAR / 第301期 / 2018年01月号
难以想像的「亚洲舞蹈」 记香港城市当代舞蹈节之「ChatBox 论坛」
去年十一月於香港举行的「城市当代舞蹈节」中,除了邀请中国、日本、韩国等五个现代舞团的精采舞作,并以「HOTPOT 东亚舞蹈平台」甄选来自中国、香港、澳门、台湾、日本、韩国等新锐编舞家的短篇作品在舞蹈节中呈现之外,同时也举办了主题为「亚洲舞蹈新想像」的「ChatBox 论坛」,邀请来自瑞典、泰国、台湾的舞评人,在香港舞评人李海燕主持下对谈。 本文记录了该论坛针对「舞蹈」「亚洲」「想像」三个关键字,从亚洲当代舞蹈的面貌、西方观点的切入、亚洲在地的真实,分享他们的观察与并进行讨论。
PAR / 第301期 / 2018年01月号
是「蓬勃」,还是「乱象」? 香港秋季演艺节目量大爆发
回顾香港过去一季的演艺节目,可谓高度密集,展现出一派「蓬勃」之势,不管是官方或民间,都推出为数甚多的节目,但也稀释了票房,让不少难得一件的演出如世界文化艺术节的「跃动非洲」系列,上座率令人遗憾。本文试图分析上述现象的背后成因与可能因应之策。而近期台湾剧场也面临场馆增多、节目增加、票房走势放缓、下滑的类似状况,透过对香港剧场的观察,或也能成为本地剧场工作者的参考。
PAR / 第300期 / 2017年12月号
小小孩进剧场 演出就是创造世界 侧记葛利夫偶戏院「宝宝剧场概念研习营」
由台湾传统艺术中心主办、匈牙利葛利夫偶戏院分享的「宝宝剧场概念研习营」,於十月底举行,透过演出与实作,让参与者认识相关概念。什么是宝宝剧场?什么是好的宝宝剧场?这是研习营的重点,葛利夫偶戏院艺术总监瑞塔强调,宝宝剧场不是要教小孩怎么擤鼻涕或成为艺术家,而是创造艺术的世界,宝宝剧场不追求道德教训或特定价值观,没有复杂的故事,对宝宝剧场而言:「故事就是世界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