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追踪

PAR / 第209期 / 2010年05月号

「跨」得大步昂扬 展现丰沛能量--二○○九年表演艺术现象观察「音乐」

在二○○九年,国内乐界累积出开创的能量,从跨界的激荡、跨团体的合作、跨型态的融合,到多媒体的运用、演出模式的再造、主题的包装均出现耳目一新的制作,虽然其中不少团队或个人,仍处於探索阶段,却展现出不容忽视的潜能。

PAR / 第207期 / 2010年03月号

投资与扶植并行,让好的作品与市场共存--专访高雄市文化局长史哲

过去,由於南台湾以重工业与劳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和人口型态,长期忽略人文艺术的发展,被视为「文化沙漠」。二○○○年之后,爱河整治成功所带动的流域文化活动、高雄国际钢雕艺术节、城市阅读运动、精心连结打造的文化资产及社区营造网络、绿美化推动成果,让钢铁之都摇身一变成为绿色都市,增添不少人文气息。去年,世运在高雄盛大举办,开闭幕结合在地文化与国际视野的创意演出,让人惊觉高雄这十年来的蜕变。随著「南部两厅院」卫武营艺术文化中心的动土,高雄市将具体转型为一个以艺术文化为主的现代化都会。在这个趋势下,官方的文化单位将扮演怎样的推手角色?本刊特别专访高雄市文化局局长史哲,请他一谈对高雄市表演艺术文化未来发展的思考。

PAR / 第202期 / 2009年10月号

他们撒手,谁能继续舞动?

舞蹈大师碧娜.鲍许与模斯.康宁汉接连辞世,也引发现代舞大师作品与舞团的存续问题讨论。鉴於葛兰姆舞团之前长达十年的舞作版权争议,高龄九十的康宁汉早在生前就做好了安排,为舞团与舞作安排好了未来。但骤然辞世的鲍许,虽然舞团未来三年演出计画已定,但其舞作的特殊性,使其重演的可能性更显困难。

PAR / 第202期 / 2009年10月号

舞蹈巨擘辞世 敲响现代舞警钟

鲍许与康宁汉两位舞蹈巨擘的辞世其实是现代舞的警钟,英国兰伯特舞团艺术总监包德温就指出,现在是现代舞编舞家开始重视历史使命的时刻,舞蹈跟绘画一样,新的作品在跟旧的作品不断地激荡下才能发展地更好,如果经典的现代舞作无法持续演出跟保存,新作的未来也让人忧心。

PAR / 第202期 / 2009年10月号

吴菡领军播种 为国内室内乐育才

近年亚洲国家音乐教育兴起室内乐热潮,韩国中小学推动周末室内乐营,室内乐音乐会在日本则呈倍速成长。「林肯中心室内乐协会」现任艺术总监吴菡,应两厅院之邀返台推动为期三年的室内乐工作坊,以培养优秀室内乐演出人才及推动室内乐多元化发展。

PAR / 第202期 / 2009年10月号

拉冯斯:小丑就像一瓶好酒,越陈越香

应沙丁庞客剧团之邀,於九月份来台开设「戏剧小丑工作坊」的法国知名小丑演员季.拉冯斯(Guy Lafrance),本身就是一个多元的戏剧工作者,除了是小丑与手风琴师,也是戏剧演员、剧本作家、戏剧老师,但他说他一生最大的热情就是「小丑」,他所创造出的小丑角色Gustave Reblochon,是个平凡不过小人物,总是为生活所苦,正也透露出他对小丑表演的体悟:「小丑之所以惹人发笑,是因为他的笑点来自於生活,来自於人性。」透过本次专访,读者可以更了解小丑艺术的奥妙!

PAR / 第204期 / 2009年12月号

未来评论备忘录

国际剧评人协会的这十一条职业准则,虽然没有更多执行细节,只能作为剧评家在写作时,提醒自己的良心条款。但这些内容背后呈现了三个倾向,反映出当代剧场与剧评的时代条件。

PAR / 第203期 / 2009年11月号

在水磨坊,与创意之源同在

与罗伯.威尔森共度暑假   台湾「河床剧团」成员,今年夏天应邀到剧场大师罗伯.威尔森位於纽约长岛的水磨坊艺术中心驻村五星期,与来自各国的艺术家们艺术交流、激荡创意。现已返美的河床剧团美籍导演郭文泰,以本文呈现他们在这个充满艺术灵感的「威尔森星球」所度过的时光,以及种种过程中的领悟。

PAR / 第199期 / 2009年07月号

为拼收视率 「东尼奖」愈来愈综艺

PAR / 第199期 / 2009年07月号

幼儿音乐会 让宝宝与音乐一起齐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