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追踪

PAR / 第219期 / 2011年03月号

大稻埕戏苑 重现精采戏窟文化

在台北市社教馆前馆长邱建发的推动下,原位於迪化街永乐市场的「延平活动中心」重新整修扩建,将九楼规划为可容纳五百人的中型剧场,八楼增设以掌中戏演出为主的曲艺场,去年开始试营运,正式定名为「大稻埕戏苑」,希望藉此传承、延续大稻埕古城的戏窟文化。现任馆长林慧芬表示,大稻埕戏苑肩负演出、推广和传承的任务,除了办理传统艺术演出、传习与展览活动,并提供艺文团队申请排练,为台北市传统戏曲表演艺术发展重要据点。  

PAR / 第221期 / 2011年05月号

传统艺术唱出新意 在地音乐剧百家争鸣

二○一○年的国内乐坛,有传统艺术再造亮眼出击,有音乐剧舞台百家争鸣,也有现代科技生活入乐的巧思,当然更不乏音乐家跨界演出的尝试,整体而言,「创新」、「跨界」、「再诠释」,就是二○一○台湾乐坛的关键字。  

PAR / 第221期 / 2011年05月号

跨文化剧场风景成形 追新貌戏曲混搭成风

二○一○年的剧场,有对政治与环保题材的探索起步,有多样非典型剧场空间演出的尝试,看得见制作品质呈现专业的品质提升,也让跨界、跨文化蔚然成为台湾剧场的自然现象;另一方面,这一年的戏曲新作主要延续近年风行的女性、宗教等主题与跨界呈现,整体表现仍然多元而令人目不暇给。  

PAR / 第221期 / 2011年05月号

崔莎.布朗 如科学家般的舞蹈实验者

后现代舞蹈家崔莎.布朗於一九七○年就创立舞团,不断实验与创新,至今成为美国於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舞蹈家之一,定期受邀到欧洲各大剧院或艺术节巡演。除了舞蹈方面的才华,一九九○年代中期之后,她也开始以古典音乐编舞、编导歌剧,并广受好评。而她长期从事的素描与绘画也相继受邀於欧美的美术馆展出,才华洋溢,令人敬佩。  

PAR / 第218期 / 2011年02月号

梅立陆:关键的挑战,是为作品找到观众

近期,台湾新的表演艺术中心分别於台北、台中与高雄陆续邀请到著名建筑师进行兴建,令人期待。但在设计最新进的硬体设备之余,人才的培育、节目的规划与运作,以及观众的建立等面向也应刻不容缓。 位於纽约市曼哈顿旁的布鲁克林区,近几年转型为年轻一代纽约客,尤其从事艺文与教育相关行业者,相继涌入的社区。除了与曼哈顿仅一河之隔的地利优势,布鲁克林的人文气息,尤其又以在此经营长达一百五十年的布鲁克林音乐学院(Brooklyn Academy of Music,简称BAM)这个重要的在地艺文活动推动者而闻名。除了自一九八三年主办的「下一波」(Next Wave)艺术节,成功地将世界一流的艺术家介给纽约客,平时的艺文咖啡与电影院(Rose Cinemas)等设施更为当地居民长期提供艺文活动的休闲场所。再加上二○○一年迁入此Fort Greene区的马克.莫里斯舞蹈中心(Mark Morris Dance Center),更为居民注入新的活力。本文作者趁该艺术节的重要决策人物,也是「下一波艺术节」创办人乔.梅立陆(Joseph V. Melillo,被昵称为Joe)来台的机会,进行专访,请他分享他任职长达廿五年的BAM工作精华。本文特以第一人称口述方式,以完整呈现梅立陆的谈话内容。  

PAR / 第216期 / 2010年12月号

亚洲群星汇集 NSO惊艳广州--记2010广东亚洲音乐节

与广州亚运同时,广州也首度举行了「2010广东亚洲音乐节」,演出从十一月五日到七日,由九场节目组成。开幕由小提琴家宓多里打头阵,闭幕则是大提琴家马友友压轴,齐聚多位亚洲知名音乐家,而台湾的国家交响乐团与朱宗庆打击乐团也受邀演出。国家交响乐团由音乐总监吕绍嘉领军,首度踏上中国大陆,演出的就是这个乐季开季音乐会的曲目,精采的表现,让人惊艳。

PAR / 第217期 / 2011年01月号

笈田?? 带领观众看见舞台之外的「想像」

由两厅院主办、被形容是年度最好看的剧场作品《春琴》,演出后在剧迷之间的讨论回响不断,当众人赞叹英国导演麦克伯尼巧妙的舞台空间运用、多重复声的叙事手法,女主角深津绘里从小女孩演到少妇的精湛演技与声音表演,及画龙点睛的三味线宗师本条秀太郎之外,可别忽略贯穿全剧的主要叙事者,七十七岁的笈田??(YoshiOida,前译笈田胜弘)。这位跟随剧场大师彼得.布鲁克长达四十二年的日本演员,在欧美剧场界享有极崇高的声誉,甚至可以当成是实践布鲁克剧场精神的最佳演员代表。本刊特别於此次演出期间专访笈田先生,让读者进一步认识这位伟大的亚洲现代剧场演员。

PAR / 第214期 / 2010年10月号

从禁声到重现 一个走过历史波涛的名字--从江文也的百岁冥诞谈起

生於日本统治下的台湾,作曲家江文也在日本音乐成名、得了世界作曲大奖,因为文化认同到北京定居、日本战败后依然选择留在北京,却因为他的出生背景被国民政府认为是「汉奸」、之后又因为是日本人、台湾人的背景在中国政治运动中吃尽了苦头。 适逢江文也的百岁冥诞,张己任於今年六月受邀参加厦门举行的「江文也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并在其中发表一篇「学术报告」。他提及会议中,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为何一位具有才华的作曲家,要为中国政治、社会、文化剧烈变化的时代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这番言语令全场为之动容。但是对於这位曾被两岸禁声达四十年之久的作曲家,为什么销声匿迹的原因仍然语多保留。 虽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苏夏及香港的女高音费明仪女士都提到「江文也的复兴」的缘起与张己任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但仍感觉到在场听众,尤其是年轻辈的参与者,对於这位曾被两岸禁声、销声匿迹,又再被提起的原因依然不解。为此,本刊特邀这位研究、首演、并且熟知江文也的学者,为读者娓娓道来。  

PAR / 第217期 / 2011年01月号

玩得自在开心 重新认识自己

上个月带领《春琴》来台演出的英国合拍剧团导演赛门.麦克尼,也趁此次访台,应两厅院之邀,为台湾的剧场工作者进行一场工作坊。出语珠玑不断、创作观点独特的麦克伯尼,在工作坊中提供了什么独到密技?本刊特邀台南人剧团艺术总监、担任此次工作坊翻译的新生代编导蔡柏璋,为读者写下他的第一手观察。

PAR / 第215期 / 2010年11月号

科特.尤斯《绿桌》 探讨战争荒谬--舞蹈史经典台湾首演 批判世情寓意深远

今年九月初,台北艺术大学舞蹈学院推出西方舞蹈史上的重要现代舞经典、科特.尤斯的《绿桌》重建演出,也是该舞码的台湾首演。尤斯当年以此舞探讨战争的荒谬及揭露出战争背后的政客与既得利益者的虚伪,既有其时代氛围的反映,到今日看来仍有其恒永不减的批判意义。与演出同时,也举办了「欧洲舞蹈论坛」,邀请国内外学者发表论文,从各层面探讨尤斯与舞作的理念与美学。